3分鐘全球環境焦點:2024年11月:塑膠、氣候、生物,三大會議要點一次掌握

2024 年 11 月是國際環境會議的大月,與您一同回顧,《全球塑膠公約》、聯合國氣候變遷 COP29 大會、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的重點結論,以及接下來氣候、減塑和生物多樣性的關注焦點。

全球:未完待續,《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延期

2024年11月27日,包含綠色和平在內的149個全球非政府組織,於《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判會議場外,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代表制定足以解決塑膠問題的公約。
2024年11月27日,包含綠色和平在內的149個全球非政府組織,於《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判會議場外,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代表制定足以解決塑膠問題的公約。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協商會議(INC-5)於 2024 年 11 月 25 日至 12 月 1 日,在韓國釜山召開,這不但是公約表定的最後一場談判,更決定全球在塑膠生產、銷售到末端處理的管理力道

各政府代表齊聚一堂協商公約細節,更有包含綠色和平在內的 149 個非政府組織出席,其中,綠色和平派出 27 人核心團隊進入談判會場,是五輪協商會議以來最多的一次,致力確保談判能聚焦在減產塑膠。然而,石化產業竟有超過 220 名說客出席,成為最多人數的單一代表團體,強勢阻撓減塑進程、遊說政府代表將「減少生產塑膠」排除在公約之外。

綠色和平力促全球政府代表制定足夠積極的《全球塑膠公約》,條約應包含全球應於 2040 年前減產至少 75% 塑膠,並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終結焚化塑膠的處理方式。為了加強倡議力道,綠色和平等國際環保組織組成的聯盟展開多場行動

  1. 11 月 23 日,邀集超過 1,500 名全球代表,於會場外舉辦減塑遊行,綠色和平臺灣團隊更帶著巨型媽祖充氣偶參與,吸引許多民眾圍觀和關注。

  2. 聯盟將來自全球 182 個國家地區、共超過 300 萬人的連署簽名,遞交給公約談判代表——盧安達環境管理部長和美國參議員。

  3. 綠色和平全球團隊在會場外升起一面長 30 公尺、寬 24 公尺的「萬眾矚目」(We are watching)巨型旗幟,由全球數千張人像照片拼成一隻巨大馬賽克眼睛,其中有超過 200 張人像來自臺灣,象徵「全球公民都在看著!」,向各政府代表及領袖表達強烈訴求。

  4. 11 月 30 日,綠色和平行動者登上韓華道達爾能源公司(Hanwha TotalEnergies)的運輸船,該船載著有毒塑膠化學原料。行動者用可清洗的無毒顏料在船身寫上「Plastic kills」(塑膠致命)文字,並攀上船桅展開布條「Strong Plastic Treaty」(強而有力的塑膠公約),要求各國代表制定足以解決塑膠危機的公約

2024年11月30日,綠色和平行動者攀上韓華到達爾能源公司(Hanwha TotalEnergies)的運輸船,展開布條「Strong Plastic Treaty」(強而有力的塑膠公約),要求各國代表制定足以解決塑膠危機的公約。
2024年11月30日,綠色和平行動者攀上韓華到達爾能源公司(Hanwha TotalEnergies)的運輸船,展開布條「Strong Plastic Treaty」(強而有力的塑膠公約),要求各國代表制定足以解決塑膠危機的公約。

談判過程中,由中南美洲國家巴拿馬提出的建議草案,訴求「原生塑膠聚合物生產減量」獲得 100 多個國家廣泛支持,包含歐盟 27 個成員國、挪威、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

經過 7 天協商,很遺憾地,全球政府代表未能達成共識,決定擇期再議,「最終談判」被迫延後。雖然協商未果導致全球繼續面臨塑膠污染危機,但這也表示聯合國超過 100 個成員國、代表著數十億人的政府們,拒絕草草制定毫無影響力的公約,而全球環境守護者也將持續奮戰,極力推動足以保護公眾和地球的《全球塑膠公約》。(延伸閱讀:《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破局:「塑膠減產」底線不容妥協

全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談判僵持、決心不足

2024年11月13日,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期間,綠色和平召開記者會要求各政府採取「讓污染者付費」(Make Polluters Pay)原則。
2024年11月13日,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期間,綠色和平召開記者會要求各政府採取「讓污染者付費」(Make Polluters Pay)原則。

第 29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由亞塞拜然主辦,原訂於 2024 年 11 月 11 日至 22 日召開,卻歷經 33 小時的超時談判,最終於 11 月 24 日正式落幕。雖然各政府代表加時談判,會議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延伸閱讀:COP29落幕,盤點會後3大重點、4大未來關注面向

COP29 最關鍵的議題是「氣候融資」,由富裕的已開發國家提供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加速淘汰化石燃料、發展再生能源,以及提升更具氣候韌性的建設。然而,原本預期需要 1.3 兆美元的氣候基金,被已開發國家以通膨、戰爭等因素駁回,談判幾近破局,更有開發中國家代表憤而離席。最終,各方達成協議,2035 年前每年提供 3,000 億美元,但目前尚缺乏具體執行機制,金額也遠低於需求。

此外,COP29 為國際碳市場交易與減排成果的計算訂下準則,為全球碳市場奠定透明度和運行基礎。不過,成立碳市場並不是解決氣候危機的根本方法,而是透過購買碳權「抵銷」排放,不但無法從源頭減少碳排,更是為高碳排產業大開後門的數字遊戲。

而 COP28 首次通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決議,COP29 協議文本僅延續「逐步淘汰未經處理的燃煤電廠及低效化石燃料補貼」,並未針對大幅減少化石燃料做出更積極的承諾。更令人失望的是,「讓污染者付費」(Make Polluters Pay)的原則竟在協議最後被刪除

會議期間,化石燃料業者的說客在場中穿梭、阻礙談判進展,成為最大的阻礙。

2025 年 2 月,各國必須提出的減碳「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將來到五年更新一次的期限,成為國際間氣候行動的關注重點。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各政府,真正以行動減緩氣候危機、守護您我的地球家園。

全球: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6為守護海洋取得進展

2024年10月27日,第16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CBD COP16)於哥倫比亞舉行。
2024年10月27日,第16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CBD COP16)於哥倫比亞舉行。

兩年舉辦一次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在 2024 年 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 日於哥倫比亞舉辦第 16 屆會議(CBD COP16)。此次重點在於落實《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協商各政府的執行責任與目標、解決方案、投注資金、檢視標準等面向,旨在挽回全球生物多樣性。(延伸閱讀: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6落幕,各國達成哪些共識?

12 天的協商會議迎來了令人振奮的進展,各締約國代表為海洋生態價值制定了識別標準,這不僅是擴大設立海洋保護區的重要依據,也有助於加速《全球海洋公約》生效。另外,各政府代表承認了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行動的關聯,也認同原住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扮演關鍵角色,在 CBD COP16 成立新的機構,確保未來原住民能參與聯合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政策

雖然仍有許多大型製藥公司及大型綜合農業企業代表干擾會議進展,但公民社會的積極發聲,使企業仍然難逃責任,必須為圖利自然資源支付相應費用

不過,原本承諾要在 2025 年前提供 200 億美元生物多樣性基金的 28 個富裕國家,有 23 個國家僅提供不到一半金額,距離目標尚缺 116 億美元,財務支援遲遲沒有兌現

綠色和平將持續推動各政府確實提供承諾的資金,並給予原住民與在地社區直接獲得融資的管道,同時要求各地以國家層級加強落實生物多樣性框架,連結減緩氣候變遷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延伸閱讀:

【3分鐘全球環境焦點】

The post 3分鐘全球環境焦點:2024年11月:塑膠、氣候、生物,三大會議要點一次掌握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