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來襲 美中誰領風騷
美中智慧技術競爭白熱化,而通用人工智慧(AGI)的里程碑也提前到來,其挾帶的風潮巨浪將全方位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表示,通用人工智慧誕生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需要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合作應對,這比關稅、貿易或台灣問題都重要得多,甚至呼籲美中兩個超級大國合作,未雨綢繆地共同商討這件大事。
在因應AGI危機方案,世界各國因資源條件、發展策略及市場定位而產生了不同的措施。各國策略的核心是:在技術領先與風險控制間尋求平衡,通過分類監管、國際合作和倫理研究應對AGI的多重挑戰。然而,地緣政治競爭與技術標準差異仍是全球治理的主要障礙,需通過跨國等平台,推動包容性框架,確保技術發展惠及全人類。
中美兩國因AGI產業發展較為領先,其未來動向備受矚目。其中,美國採用技術領先與研發投資、確保在軍事/經濟領域的優勢、STEM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立法與監管框架、國際合作與全球佈局、倫理與安全優先等策略為主軸,以確保其全球領先的格局;而中國大陸則採用平衡發展與治理為主要策略,以促進多元化技術創新及跨業產業協作、制定標準化、規格化、規範化的市場應用、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利益、分類分級治理、國際合作與全球責任等具體措施,推動智慧產業的永續發展。
台灣的智慧產業在政府多年來獨尊智慧技術的政策下,受惠於半導體製造產業基礎、地緣政治環境以及全球AI競爭格局的影響,產業發展較早。儘管台灣在半導體製造、硬體供應鏈和部分AI應用領域具備優勢,但受限於規模及產業體量、供應鏈碎片化、軟體能量偏低等因素,整體智慧產業並未順利開展,特別是在護國神山外移美國的時刻。台灣未?AGI核心目標應置強調智慧生態系統、產業配套、應用創新,側重產業安全及規避政治風險等目標,以「遍地開花、螞蟻雄兵變大象」為發展策略,跨領域合作及協作創造利基及客製化的機會。
AGI的風浪正以排山倒海之勢迅速襲來,是人類產業經濟與文明發展的重大考驗。中美兩大AGI主體分別採用了不同的經營策略,其未來發展有指標性的意義。台灣屬小型經濟體,資源不足且技術資源不足,而技術生態系統也未盡完善,在聚焦於產業安全、規避政治風險的同時,積極尋求外部結盟的機會才是關鍵存活之道,若盲目追求區域整合的主權AI,或閉關自守的策略,注定被快速轉進的AGI產業所淘汰,能不慎呼!(作者為國立陽明交大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