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發布量子晶片Willow!5分鐘搞定「10的25次方年」計算:將解鎖AI、核融合難題
谷歌旗下的量子計算實驗室「Google Quantum AI」於12月9日宣布,最新的量子計算晶片——Willow,在計算能力上取得了顯著突破。
Willow晶片在不到五分鐘內完成了傳統超級電腦需要10的25次方年(10 septillion years)才能完成的計算難題 ,這一數字遠超過宇宙的年齡,展現了量子計算的驚人潛力。這一突破相較於2019年Google的首次量子處理器宣布三分鐘內完成的計算進步顯著,當時的超級電腦需要10,000年。
該實驗室在文章中指出,如果10的25次方年要寫出來的話,就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年。
除了計算速度的提升,Willow還在「量子糾錯」(Quantum Error Correction,簡稱QEC)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量子位(qubits)是量子計算中的基本單位,與傳統位元不同,量子位能同時處於多種狀態,但這也使它們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導致錯誤。
Google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引入更多的量子位並對錯誤進行即時糾正,他們成功地大幅降低了錯誤率,並在最新的《Nature》期刊中發表了這一成果。這一成果被稱為「低於閾值」(below threshold)進展, 意味著在量子位數量增加的同時,錯誤率能夠指數級下降 ,這是量子錯誤糾正的一項重大突破,解決了自1995年彼得·肖爾(Peter Shor)提出量子錯誤糾正以來的關鍵挑戰。
什麼是量子糾錯?
簡單來說,量子糾錯(QEC)是一種專門用來解決量子計算機運行過程中發生錯誤的方法。由於量子計算不同於傳統的計算,它利用的是「量子位元」(qubit);舉例來說,普通的計算機使用的是「位元」(Bit),每個位元只能是0或1,而量子位元能同時處於多個狀態(這叫做「疊加」),這樣就能進行更多的運算。
為什麼需要量子糾錯?,據Google指出,量子電腦是透過我們稱為量子演算法(一種精密的計算方式) 來操作量子位元,而困難點在於量子位元非常敏感,即使是雜散光也會導致運算錯誤。因此需要量子糾錯來降低錯誤率。
量子糾錯的基本概念,是將資訊分散在多個量子位元上,而不是集中在一個量子位元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即使其中一些量子位元受到干擾,其他的量子位元仍然能提供足夠的訊息來修正錯誤。
例如,假設有一組量子位元,它們可以一起代表一個計算結果。如果其中一個位元出現錯誤,其他的位元仍然能幫助判斷哪一個出現了問題,並修正它。這就像我們把一個數字寫成多個版本(或備份),如果其中一個版本出錯了,仍可以通過其他版本來找出正確的答案。
量子計算應用領域:AI數據收集、藥物開發、核融合
Google Quantum AI創始人Hartmut Neven表示,Willow擁有105個量子位,並且在量子計算領域中達到了最先進的性能。Google的下一步目標是,將量子計算技術運用在人工智慧的數據收集、藥物開發、電動車電池設計,以及加速核融合和新能源替代技術等領域,以發揮關鍵作用。
延伸閱讀:台灣自製「量子電腦」登場!量子電腦是什麼?跟傳統電腦差在哪?一文看懂
Perplexity擅長「長句搜尋」,比Google更貼心!2025年「值得投資」潛力產業大公開
資料來源:Google、The Verge、hpcwire、entangletech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更多報導
AI唾手可得的果實已消失⋯Google執行長為何認為「生成式AI未來的路更崎嶇」?
黃仁勳、Google都來了!科技巨頭為何狂投資越南?設資料中心有哪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