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了機械手臂的石頭Saros Z70開箱實測|能掃能拖又會整理家裡的旗艦王者
在 CES 2025 期間,石頭科技(Roborock)公開了「全能機械手臂旗艦掃拖王者 石頭賽諾斯 Saros Z70」,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讓壹哥感到好奇的就是它的五軸機械手臂,結合相機偵測跟 AI 演算法,能撿起重量 300g 以內的物品,這是在掃拖機器人具備掃拖、避障、自清潔之後,開始關注到「整理物品」的需求,實際上真的有這麼神嗎?本篇透過真機實測,跟大家分享實測心得。
外觀與盒裝內容
盒裝內容相當簡單,就是Saros Z70主機、基座、可拆式底盤跟一個需要自行組裝的石頭收納桶。在外型上,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銀色霧面的多重切割面板,許多面板的操作都是磁吸式的,所以不僅視覺上很清爽、使用上也很直覺。
Saros Z70 外觀設計相當有科技感,拆取配件盒又非常容易,它的主機上蓋是採用磁吸式的設計,如果要抽取塵盒濾網進行清潔,只需要輕輕撥動上蓋即可拿取,相當方便。
基座、水箱與配件
基座內部有三個區域,分別為清水箱、污水箱跟清潔液儲液盒,清潔液是用來清潔地板、拖布,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另外選購掃拖機器人專用清潔液,這邊會建議使用石頭他們家專用的清潔液,因為他牌清潔液的酸鹼值不一,可能會導致石頭掃地機器人基座的管線有白化、阻塞的情況。
Saros Z70 原廠盒裝會額外附一組集塵袋,正常來說石頭掃拖機器人的集塵袋可以使用約 2 個月(依照每個家庭不同的使用頻率而有所不同),但其實可以更換的耗材除了集塵袋,還有濾網、主刷、邊刷、感應器、拖布跟清洗盤,現在透過《Roborock》app 可以很清楚知道哪種耗材需要更換,到了需要更換的時間app還會提醒你該換了,這個設計很貼心。
在使用上我覺得最安心的地方是 Saros Z70 不僅全機通過TUV母嬰級認證,而且還具備所謂的「全鏈路九重抗菌」,標配的清水箱配置了 FoF除垢模組、汙水箱配置除臭模塊,清洗拖布時還具備動態 80 度、50 度、常溫三段熱水洗功能跟 55 度雙通道熱風烘乾功能。
△清水箱配置了 FoF除垢模組。
△汙水箱配置除臭模塊。
Saros Z70 擁有約 4L 的清水箱空間以及 3L 的污水箱空間,以正常落塵量的兩房兩廳的居家環境來說,在一般掃拖的前提下,掃拖一次所需要的洗布次數為 4 次,消耗的水量約在 1.5L 左右,使用污水箱約 1L 左右的空間,當然如果是同一個空間進行二次清掃,第二次所需要的洗布次數跟消耗的水量就會更少,在當前連水價也漲的前提下,我認為這是掃拖機器人的優勢。
Saros Z70的「零纏繞」清潔實測心得
先來分享Saros Z70的 FreeFlow 零纏繞主刷,相較於 Qrevo Curv 配置的零纏繞對刷,Saros Z70 的主刷是一體成型的結構,搭配隱藏式刮刀,透過主動式毛髮切割來進行快速切割毛髮,防止毛髮纏繞。
以我家來說,家裡面跟毛髮有相關的,就是老婆跟女兒的長髮,另外還有地毯,我在實測過程中,特別放入了大量頭髮進行測試,結果就像下圖一樣,只有少數幾根頭髮附著,沒有發生主刷被毛髮纏繞的狀況,而在這兩週實測下來,我認為家裡沒有寵物的話,相當推薦這類型的掃拖機器人,它能夠有效解決家中頭髮、毛屑掉落的問題,重點是主刷不纏繞、容易拆卸跟清潔。
跟去年的Qrevo Curv 一樣,Saros Z70 的萬向輪也具備零纏繞設計,內部有特殊迷宮設計,加上外置毛刷,可以有效防止毛髮卡住輪子,我想這應該會被石頭列為產品標配設計了。
Saros Z70 的FlexiArm Riser零纏繞弧形動態伸縮邊刷設計相當簡潔,它的原理就是透過特殊螺旋圓弧加上邊刷臂中部擋筋設計,可以有效甩落地板上的灰塵、紙屑、毛髮並向主刷聚攏並吸入。相較於市面上的掃拖機器人,這組邊刷具備動態伸縮、抬升等特色,一旦主機偵測到牆角時,就會伸出邊刷進行邊角清潔。
當主機辨識到讓大家都頭疼的地毯環境時,好比說碰到中短毛地毯的時候拖布、邊刷會自動抬升,拖布最高可抬升約 1. 2 公分,如果是長毛地毯,那麼可以做到全機底盤抬升,並且自動拆卸拖布。兩種情境都會提高吸力,透過底部滾刷來進行地毯清潔。
總而言之,在零纏繞主刷、邊刷與萬向輪的組合下,以這次實測來說,確實可以有效清除居家多數複雜的環境,阻止毛髮纏繞、清除角落灰塵,碰到地毯也能夠透過邊刷、拖布、全機底盤抬升來做到清潔、吸塵的動作,如果仔細看官網的話,這款機器人它通過SGS認證毛髮纏繞率0%、通過TUV高效邊角清潔認證,是相當值得信賴的產品。
在設定上,Saros Z70 的清掃吸力可以選擇四段,選擇強力Max的話,可以完全解放它的 22000Pa 超強吸力,讓髒污及灰塵一掃而淨,順帶一提,這款掃拖機器人的清潔噪音相當低,即便是啟動超強吸力,它的聲音也僅有 67.2 分貝。
當我切換最小吸力實測,也就是模擬一般環境非常乾淨的前提下,清掃聲音為 55.8 分貝。
Saros Z70「帶有溫度的拖布」實測心得
細部髒污的部分主要是仰賴拖布了,它在拖地的水量有三段可以控制,不過拖地的部分有個「深度慢拖」功能我非常喜歡,建議大家在進行一般邊掃邊拖之後,可以針對重點清潔區域(好比說剛煮完晚餐的廚房)進行深度慢拖,如此一來家中就能夠保持非常乾淨的居住環境。
以我家的SPC地板來說,是最適合這種拖布清潔的環境,拖布的厚度跟當前市面上的旗艦掃拖機器人相差不大,讓人安心的是因為在拖地的過程中,可以做到一分鐘200轉高速旋轉與30檔水量調節,如果家中每天都有定時啟用掃拖機器人,我會建議大家啟動「邊掃邊拖」,灰塵髒污輕鬆搞定,但其實Saros Z70本身具備「DirTect AI 智能髒汙檢測 自動複拖複洗」 功能,它會在第一次清潔時檢測髒污情況並且透過app回報,如果是檢測到重度髒污,掃地機會自動進行二次拖地,同時自動回洗拖布兩次,避免污染其他乾淨區域。
不過在地板清潔的過程中,我認為是拖布本身的清潔才是重點。現在的旗艦掃拖機器人的拖布厚度都差不多,一般來說越厚的拖布清潔能力當然越好,但是後續如果沒做好除菌、烘乾,基座很快就毀了,甚至會發出惡臭、髒污跟積水。Saros Z70 的洗布模式可以依照需求設定智慧、節水、日常跟深度,回洗間隔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在 10 分鐘~25 分鐘做設定,如果家裡很久沒清潔,建議每隔 10 分鐘回洗一次,但如果是每天習慣使用掃拖機器人的、居家落塵量又還好,那就跟我一樣選擇 20 分鐘回洗一次即可。
至於關鍵的洗布水溫,這台可以設定常溫、溫熱(約50度)跟熱水(80度),一般我會設定智慧,不過如果已經很確定掃拖機器人會清潔到餐廳、廚房這些可能會有一些油污的地區,建議依照髒污程度選擇溫熱或者熱水,就像洗碗機一樣,透過熱來溶解髒污進而達到有效清潔的作用。
我認為 Saros Z70 能做到有效沖洗的關鍵除了溫度之外,主要還是在於他的沖洗底盤,可以看到刮條上有兩種不同的刮除設計,這讓拖布在高溫旋轉的過程中,可以搭配水流進行沖、刮、洗的動作來達到髒污不殘留的要求。
在洗完拖布之後,基座本身也具備自動烘乾的功能,在 app 裡可以選擇手動、自動跟智慧三種,烘乾的時間也可以調整,最長是 4 小時,一般來說就是清潔回家的時候,基座在清潔拖布之後會進行烘乾的動作。
官方特別強調,他們烘乾是透過雙通道熱風來風乾,最高溫度為 55 度,這讓這組拖布在每次無論經歷多少次清潔,都能保持拖布是乾淨的狀態備戰下一次的任務。
深具科技感的避障能力
Saros Z70 機身厚度只有 7.98cm,在燈光不足的時候會啟動燈光來輔助導航,這讓它可以輕鬆地在我家低矮空間穿梭清潔。
一般來說,掃拖機器人在避開家中障礙物主要靠的是碰撞跟偵測兩個動作,在偵測的部分會透過雷達、紅外線或者雷射光的方式來即時做空間掃描,仔細看機身,Saros Z70 並沒有在機身上方設計傳統的LiDAR 雷達偵測模組,這點目前在業界其實也有多款選擇。
然而 Saros Z70 最特別之處在於,它搭載的 StarSight 星陣導航避障系統2.0,採用了業界首款3D ToF雙光源固態光學雷達系統,運用雙光源雷射掃描建立3D地圖,搭配RGB相機可辨識多達108種物體,加上豎線雷射沿邊傳感器達到「極限貼邊」,還可以對突然出現的障礙物作出反應,避障更精準。
以我家來說,當初在跟設計師溝通家具,就是以讓掃拖機器人能夠輕鬆通過為基準做設計跟選購,然而實際上以這樣的厚薄機身,能輕鬆在我家的家具之間穿梭、避障,並且做到這麼精準的邊角清潔,這還是第一款。
業界首創的智慧升降底盤–越障實測
除了避障能力強之外,它還能越障,傳統的家中通常會在陽台跟室內空間、甚至在廚房跟客廳之間設立一小道門檻,過去主要是要防堵灰塵、髒污、或者是一些有的沒有的小動物入侵,現如今即便公寓住家,也常見 1~2 公分的小門檻做爲區隔,對於掃拖機器人而言這就是個障礙,在經過實測,Saros Z70 具備所謂的「雙門檻越障」功能,而且效果還不錯,如果碰到無法越障的對象,它會在越障之敗之後進行其他角度的二次嘗試,然後輕鬆越過。
以我用裝潢用的 6 分(約1.8公分)木心板來說,如果是 4 公分左右或以上它是無法一口氣越障的,但如果像下圖一樣,是 2+2 公分的情況,它可以做到連續越障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家玄關拉門的門檻它可以越過的原因。我想這應該可以基本上因應居家內部空間各種複雜的地形,而且我發現,如果是兩公分的的情形,它的前端會翹起,然後快速輕鬆地通過,但如果是這種接近 4 公分的狀況,它在越障的期間,拖布、機身底盤跟邊刷都會抬升,然後快速越障。
OmniGrip 五軸摺疊仿生機械手臂!超神!!
在分享基本的掃地跟拖地之後,Saros Z70 最大特色就是具備「OmniGrip 五軸摺疊仿生機械手臂」,最高能夾起約 300 公克的物品,好比說襪子、拖鞋、紙團等等,同時可以設定鞋子要放哪裡,以及垃圾要放哪裡,透過客製化的石頭收納桶可以用讓機械手更精準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內,如果大家要自備收納籃,官方建議高度是在 9 公分以內。
Saros Z70 我覺得最厲害的地方是機械視覺的部分,就像上面所介紹的,它的雙光源雷射掃描搭配RGB相機可辨識多達108種物體,即便沒有啟動即時監控,也可以在辨識物體的同時拍下照片,像是它可以輕鬆辨識我房間的雙人床、餐廳的方桌、客廳裡的沙發、廚房的體重計、小孩的拖鞋、書包、玄關的鞋子等等,並且在地圖上即時顯示相對應提示,告訴你他辨識到的是什麼,重點是,它會藉由機器視覺判斷物品是否能夾取。舉例來說,當它辨識到玄關的鞋子,它會把它抓起來移到旁邊繼續清掃。
除了日常體驗,這邊透過一個很簡單實測,跟大家分享它的判斷歷程。
我先把一坨紙丟在地上,讓它自己判斷,當它辨識到地上有一團紙屑,它不會馬上做抓取的動作,而是先清掃整片區域之後,或者結束任務返回基座之前,機械手臂會前往幾個它判斷是垃圾的地方,接著啟動機械臂把垃圾抓取,移動到指定地點之後,再將垃圾丟棄,完成之後會以折疊方式將機械臂收納於掃拖機器人僅7.98公分高度的機身內,接著繼續清潔或者返回。
仔細查看,手臂內側有一組相機鏡頭跟一個探照燈,讓 Saros Z70 辨識到物體之後,用來更進一步辨識物體可以抓取的精確位置,接著透過可以 360 度旋轉的兩指抓取夾來抓取,由於是「兩指」,所以可以張開的角度是180度,這讓它可以覆蓋更完整的抓取範圍。
大家也可以利用它即時影像功能來做即時的抓取,抓取方式分為自動跟手動,這邊分享自動取物的限制,首先它不能自動抓取大於 300克的物體、再者小於藍色框框的物體也無法辨識抓取,所以這幾天實測下來,小孩的玩具、娃娃、樂高積木等等,大人們的紅酒瓶、啤酒瓶都不行,但是就像官方宣傳的一樣,如果是拖鞋、襪子、紙團、毛巾這種日常用品,它都可以在自動模式下抓取,我覺得因為這是新技術,能自動辨識並夾取的物品種類不多,但滿足日常需求還是足夠的,相信這只是個開端,未來會持續發展,夾取更多種類的物品。
測試過程中如果碰到機械臂卡住的狀況,這時候只要長按電源鍵跟機械臂按鍵重置,就可以收回機械臂。
Hello Rocky語音助理
最後要分享的是智慧功能,這次 Saros Z70 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感更加濃厚,不僅是AI安心洗、機械手臂、機器視覺辨識能力,我認為還包括它的 AI 功能,下面我盡量擷取它的所有語音助理指令,其實只要一聲 Hello Rocky,手機都不用拿出來,就可以啟動清潔、進行基座控制、暫停/繼續、機器人設定、選區清掃等等,不過這些都要有相對應的指定指令才能啟用,大家可以把平常常用的指令記起來,就可以做聲控操作。順帶一提,Saros Z70 也是可以連動 Google Home 的,換句話說,我們也可以透過 Google 助理來做到啟動清潔的動作,只是“ Hello Rocky”因為指令更多,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更豐富。
續航實測
最後來分享電力,石頭掃拖機器人Z70的電池容量為 6400mAh 鋰電池,官方是說一般清潔,這電力最高可以支撐到90坪的清掃。我在下列的設定當中,以「邊掃邊拖」的形式,歷經四次的拖布回洗、一次的「輔助清潔」,當然這中間有自然的沙發、雙人床、電器、書櫃、書桌等障礙,但是在沒有人為障礙的前提之下,最後在 53 分鐘完成兩房兩廳共計約 35 平方公尺(約11坪)的平面空間,消耗電力約 50% 左右,也就是使用約 2300mAh 的電力,如果相較一般同級掃拖機器人來說,它確實比較耗電,但是考量到它的工作更多(回洗、啟用/關閉機械臂),加上家中清潔的狀況,我認為這樣的電力消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總結:值得推薦的旗艦級掃拖機器人
從初代小米掃拖機器人使用至今,我認為石頭科技的產品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智慧功能、機器視覺跟清潔能力,而在這幾年,石頭科技的掃拖機器人真的可以說推陳出新,Saros Z70 讓我再次見識到石頭科技設計掃拖機器人的強大。
相比10多年前來說,現在的掃拖機器人真的是越來越進化,評測之前我自己也會擔心功能太多,會有華而不實的問題。所以本篇特別針對清掃跟拖地的功能幫大家做了一些測試,其中 Saros Z70 的仿生機械手臂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以現階段的科技發展來說,它可以說為未來掃拖機器人發展投下震撼彈,很難想像接下來的機械手臂可以幫我們家裡的人做哪些事情,雖然現階段來說只能幫忙撿撿小垃圾、移動拖鞋等等,但無論如何,這都是第一款會自己撿垃圾清掃的機器人,我認為大家可以把它當作機器人時代正式來臨的一個開端。
重點還是在清潔能力,我覺得清掃完之後用熱水拖過,不只整個腳踩在地上的感覺很舒爽,就連污水也是溫的,整體的感覺就是舒服,然後他的刷頭零纏繞、以及拖布自清潔的能力都讓我很滿意。整體而言,賽諾斯Saros Z70是一款很值得推薦的旗艦級掃拖機器人。
石頭Saros Z70即將上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本篇撰文參考的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