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庭》在貢蝦毀? 看懂韓國少年法專業術語

日前上檔的Netflix韓劇《少年法庭》,精彩內容攻佔排行榜,但戲中大量的韓國少年法規則、專業法律術語,卻看得觀眾霧煞煞,別擔心,Podcast節目《MD+82》幫各位整理韓國的少年法內容,算是另類的不爆雷推薦,好讓大家更進一步快速了解《少年法庭》。

圖 / Netflix
圖 / Netflix

《MD+82》整理表示,韓國少年法雖然很深奧,但真的很用心改了很多次,希望有效地教化少年,尤其現在很多少年犯罪,已不是古老時代的方式,很多屬於被迫犯罪,而且青少年可上網查怎麼分屍之類的,因此許多韓國人都認為,他們現在訂定的少年法太輕了,不過節目中仍深入淺出解釋韓劇《少年法庭》中一些專有名詞。

韓國「少年法」是針對已犯罪或有可能犯罪的少年,做一些管制或處分的法條,對象是10歲以上到19歲以下,也就是未滿19歲、10-18歲的青少年,這又分成三種少年:

1.「虞犯少年」(有犯罪之虞的少年)。他會莫名其妙一直離家出走,會跟朋友聚在一起抽菸喝酒,就是大家印象中的不良少年,韓國把他歸類為「虞犯少年」(可能要犯罪了),會特別的管束。

2.「觸法少年」(犯罪之後未滿14歲的少年)。他的行為牴觸了刑法法律的少年,是10-13歲未滿14歲的人。

3.「犯罪少年」(犯罪之後未滿19歲的少年)。他滿14歲了但未滿19歲,也就是14-18歲的「犯罪少年」。

所以後二者是以年齡來區分,14歲以前叫「觸法少年」,14歲以後叫「犯罪少年」。

另外,劇中也經常提到「少年保護處分」,這是少年法院的法官給青少年的判決,會有1-10號的處分,而且可以並用也可以不並用。

1號,委託監護就是把監護權交給其他可以照顧他的人,因為少年的家庭或生長環境,經常沒有人可以好好照顧他;

2號,就是要上課,要聽100個小時的課;

3號,社會服務,200個小時以內,因為要去做服務,所以通常是14歲以上的少年才適用;

4號,短期的保護觀察,這又有分兩種,一種是短期的保護觀察,最長只有一年,另一種情節重大犯罪少年,則進到比較嚴重的管制少年院;

5號,長期的保護觀察,最長是2年,委託給符合兒童福利法的「少年恢復中心」;

6號,委託給長期的委託機構,要被隔離,比如政府委外經營的「刑事少年的委託之家」;

7號,醫院或療養院,如果這個少年有酗酒或吸毒,就會送到醫療機構;

8號,進少年院1個月,有點像台灣的少年感化院;

9號,進少年院6個月;

10號,最重的刑罰,進少年院2年。

節目中也提到,《少年法庭》第一集的第一個案件,就是在講2017年在韓國鬧得很大的高中生分屍小學生案,那個主嫌是16歲少女,共犯則是滿18歲少女。韓國當時一審的結果是,主嫌16歲少女被判20年有期徒刑,還要加上腳鐐戴30年,共犯被判無期徒刑;二審之後,被改成主嫌20年,共犯則改成13年的有期徒刑。

韓國判決比較特別的是,法官不是看犯人幾歲犯案,而是看犯人在判決當下的時間是幾歲,所以分屍案的18歲共犯,在判決時已經超過19歲,因此被判無期徒刑,後來二審時,因為法官認為她只是共犯沒有真的要殺人,於是改成13年有期徒刑。

更特別的是,《MD+82》查到,在韓國這些少年主嫌,關出來之後是沒有任何前科紀錄的,因此這樣的判決真的很輕。難怪2017年當時會有很多韓國人要請願,降低犯罪少年的年齡,認為只要犯罪就應該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