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專訪】時尚也能很環保?淡水河廢棄物變身藝術品!

作者:詹子瑩/New York Art Vibes 紐約藝術歷險記

在當前設計產業掀起的環保與永續浪潮中,設計師沈美如以其獨特的創作視角、深刻的社會洞察力與大膽的設計語言,將時尚與環境責任緊密結合。

沈美如的作品以回收材料為特色,巧妙地將廢棄物轉化為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時尚創作。透過創新材質和敘事手法,她的設計突破了傳統框架,敏銳地回應當代社會與環境的多重挑戰。

沈美如的永續時尚革命

成長於多元文化背景的沈美如,其臺美身分讓她的創作既具紐約的多元活力,也蘊含臺北的細膩溫度。這種文化交融,使她的作品充滿包容性與深度。

對她而言,時尚不僅是一種美學表達,更是推動社會對話與變革的重要力量。她擅長運用明亮色彩與廢棄材料,探討環境危機與社會議題,並啟發人們重新審視資源再生的潛力。

沈美如的設計探討了資源再生的可能性。圖/沈美如 提供
沈美如的設計探討了資源再生的可能性。圖/沈美如 提供

沈美如表示:「我的創作挑戰了美麗與永續發展之間的傳統二分法。透過優雅且具挑釁的設計語言,我將廢棄材料轉化為具有深遠意義的藝術作品,藉此喚起公眾對社會與環境問題的關注。我希望重新定義美學與永續性的關係,創造出融合生態意識與設計實踐的全新美學觀。」

她進一步補充:「對我而言,藝術是一個挑戰界限的平臺──無論是探索美與永續性的深層聯繫,還是利用時尚作為敘事工具,傳遞深刻的社會訊息。我的作品不僅是物件,更是一個對話的起點,承載著啟發與邀請:邀請觀者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美麗的潛能,並激勵更多人參與這場重塑時尚與藝術的生態革命。」

這樣的創作實踐了設計與永續的完美融合──設計師不僅在材質與工藝上追求環境友善,更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具有感染力的敘事,重塑我們對時尚與藝術的認知,並促使產業在生態意識與商業模式之間尋求平衡。

《Garbage Luxury》系列:奢華與環保的再定義

她的作品《Garbage Luxury》系列,不僅是時裝設計,更是一場關於資源再生與消費文化的批判性反思,挑戰人們對奢華、美學與永續發展的傳統認知。

沈美如親自走訪垃圾場,花費數月時間清理、分類並加工塑膠瓶、鋁罐及工業廢料等廢棄回收物,讓這些被遺棄的材料煥發新生。

《Garbage Luxury》系列紀錄。圖/沈美如 提供
《Garbage Luxury》系列紀錄。圖/沈美如 提供

經過精心設計與剪裁,每件作品都呈現出令人驚豔的質感與造型,除了實現物理再生,更講述環境危機與人類責任的故事。例如,其中一件由五彩塑膠碎片拼接而成的晚禮服,外表華麗奪目,卻在細細品味後,透露出對塑膠污染的無聲抗議。

這種視覺衝擊與社會批判的結合,讓她的設計不僅止於外在美感,更引導觀者重新審視「奢華」與「美」的定義。

《Micro Beauty》系列:微觀視角的環境敘事

沈美如的另一代表作《Micro Beauty》系列,則關注海洋生態保護與微塑膠汙染。她親自在淡水河岸搜集塑膠碎片,並利用顯微鏡檢視這些材料,呈現出令人驚嘆的微觀世界,引領觀眾從細節看見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環境危機。

顯微鏡下的塑膠碎片。圖/沈美如 提供
顯微鏡下的塑膠碎片。圖/沈美如 提供

「這個系列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將海岸邊收集到的微塑膠,轉化為能夠引發共鳴的視覺語言。」沈美如坦言,從初期研究到設計實踐,她花費了大量時間,探索如何利用時尚美學傳遞環境議題。微觀世界中那些充滿生命力的圖案為她帶來了靈感,並成為創作的起點。

以環保材料為基礎,沈美如將羊毛氈技法、抽褶工藝和數位印花布料等多元手法結合,創造出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效果。她將微觀元素轉化為具象的時尚設計,使每件作品都成為警示海洋汙染的藝術品。

藉由創作,沈美如希望提醒人們,每一個細微的選擇都可能對地球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Micro Beauty》作品研究材料。圖/沈美如 提供
《Micro Beauty》作品研究材料。圖/沈美如 提供

麥昆影響下的創作靈感:挑戰界限,賦予力量

談及創作靈感,沈美如深受已故英國「設計鬼才」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的啟發。憑藉工業設計背景,她經常運用複合材質突破傳統框架,而麥昆充滿情感張力、戲劇性與社會批判的設計語言,也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延展與體現。

麥昆的創作常以性、暴力、死亡、鳥類和廢棄物等主題為核心,不僅成為當代設計的標誌,其時裝秀更是一場場震撼人心的藝術盛宴,屢次創造出難以忘懷的經典場面。無論是早期的艱辛,還是晚期的輝煌,他的作品始終展現著與生俱來的才華,對設計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重視女性的力量,我想讓人害怕那些穿著我設計的女人。」麥昆的這句名言道出了其設計理念──將成長過程中的情緒注入作品,為穿著者賦予勇氣與力量

有人形容麥昆的設計宛如為女性打造了一身盔甲,而這種強烈的設計哲學,正與沈美如的創作精神不謀而合,成為她探索時尚與社會議題的啟蒙。

她將麥昆式的情感深度融入永續時尚,透過設計表達對環境、社會與人類生存現狀的關懷。「藝術與設計是挑戰界限的平臺,我希望我的設計能激發人們的反思與行動,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她說道。

沈美如以回收材料創作。圖/沈美如 提供
沈美如以回收材料創作。圖/沈美如 提供

用設計重塑美學與社會責任

沈美如的創作融合創新設計、震撼視覺效果、深刻環保意識與強烈藝術感染力,在國際時尚界獲得矚目與殊榮。

她的《Garbage Luxury》系列曾刊登於《FLANELLE》和《Cake》等國際知名時尚雜誌。而《Micro Beauty》系列則在米蘭 A’ 設計獎(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中榮獲亞軍。

儘管曾面臨「作品是否能迎合大眾市場」的質疑,沈美如在不斷的自我探索中,逐漸塑造出作品的獨特定位。她學會堅定自己的理念,並在面對外界評價時,能自信地闡述自己的立場,從而傳遞她的藝術觀點與設計哲學。

沈美如的設計根植於她對世界的理解與互動,她常提醒自己堅守初心,避免過度受外界聲音的干擾。此外,她認為設計師應尊重傳統文化背景,並以漸進方式引入創新,讓設計既能傳承經典,又能契合當代需求,在相似與新穎之間找到平衡。

獲獎的《Destruction of Ocean》作品。圖/沈美如 提供
獲獎的《Destruction of Ocean》作品。圖/沈美如 提供

對於未來的設計生涯,沈美如擁有清楚的目標。她致力於研發具有功能性的環保材質,將科技創新與時尚設計結合。她的目標不僅是創造具有美學價值的作品,更希望透過材質創新,推動時尚產業朝著生態友好的方向發展。

她的工作室計畫將這些新型環保材料引入市場,為更多設計師提供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讓環保時尚成為未來設計的主流。

沈美如的設計實踐為當代時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透過《Garbage Luxury》和《Micro Beauty》系列,她打破了美學與責任的界限,呼籲變革。她用設計語言講述環境的故事,引領著一場關於未來與希望的時尚革新運動。她的作品不僅讓人重新思考「美」的定義,更讓我們反思如何在追求美的同時,守護我們唯一的地球。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時尚也能很環保?專訪旅美設計師沈美如:將淡水河塑膠回收,變身奢華藝術品!》,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衣服舊了、破了就是廢物?芬蘭人把它重新設計變成「高檔精品」

選手獎牌是「廢物」做的!史上最環保東京奧運,也讓台灣掀起「永續時尚」風潮

作者簡介:

詹子瑩(Tzu-Ying Naomi Chan,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策展實踐研究所(Curatorial Practice MA),身兼策展人、藝術家、作家與藝術教師。熱衷探索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與國界和文化認同之間的聯繫。同時,熱衷於發掘替代空間,探索多元場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