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人見日外交官 遭北京法院以間諜罪判刑7年

前壹傳媒董事柯立福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舉辦座談,談的正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前壹傳媒董事柯立福認為,「黎智英幾乎可以確定會被定罪,這是一場可恥的審判,是公開處刑,是一齣鬧劇,所以他一定會被定罪,如同多數被《國安法》定罪的人,《國安法》甚至看起來是為了處刑黎智英而訂定的。」

在香港,黎智英案續審已經超過100天;而在北京,另一位媒體工作者董郁玉則被法院判刑7年。

董郁玉是中共黨營媒體《光明日報》的評論部副主任,前年2月,他在北京與一位日本外交官吃飯時,遭到警方拘捕,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去(2023)年7月,他一度出庭接受不公開審訊,直到上個(11)月29日,董郁玉遭判刑7年有期徒刑。

對此,日本外務省發言人4日表示,日本駐中國外交人員從事的外交活動,都是履行正當職務的行為;中國的《反間諜法》缺乏透明度,還可能對兩國交流,帶來寒蟬效應;針對董郁玉案,日本已向中國提出交涉。

公視國際記者方子齊報導,「除了該案件直接相關的日本,美國也表達關切,就在中國宣判的同一天,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對董郁玉的不公正判刑。」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讚揚董郁玉在新聞工作以及訪問哈佛大學期間的貢獻,呼籲中國立即無條件釋放董郁玉。

全國記者俱樂部新聞自由中心主任麥卡倫指出,「我知道過去幾個月來,在中國的人質進展局勢變了許多,以董郁玉的案件來說,不見得會是換囚,但我們看見局勢改變,而美中關係對中國至關重要。」

從董郁玉案到黎智英案,北京箝制中國與香港的媒體環境,讓不少新聞機構與新聞工作者移居台灣。

無國界記者組織亞太辦事處倡議專員白奧蘭分析,「對於台灣來說,首先該做的是思考如何支援那些無法在香港與中國生存的記者,如何在台灣迎接他們,台灣總是說願意幫忙,但你應該幫助所有人,而不是挑選你想幫助的對象。」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今(2024)年的評比,台灣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第27名,也是亞洲第一。在中國關押新聞工作者之際,台灣該如何面對成為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