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認知戰無所不在 學者建議台灣強化數位民主防衛機制
中國近年來持續對全球發動認知戰,台灣更是深受其害。有學者認為,中國對台灣或全世界進行資訊戰,是對民主陣營展開地緣政治爭霸的其中一個環節,目標就是透過不對稱的資訊交流,取得其在安全、經濟或宣傳領域的競爭優勢。學者建議台灣要強化數位民主防衛機制,包括禁止對中國出口關鍵技術與零組件、加強台灣資安防範與針對中國資金的管制,以降低中國的數位影響力。
近年隨著各國紛紛示警,中共藉由認知戰,破壞全球的穩定與和平,民進黨中國部也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分析中國對台認知作戰的手法與防範之道。
國立政治大學國發所所長黃兆年指出,政大的學術系統近年遭受網路攻擊,他個人研究室的硬碟也曾被通知遭到不明來源攻擊,他認為政大不是特例,因為台灣學術網絡相對自由開放,產學合作的資訊容易成為外部勢力作為駭客攻擊的目標或跳板,這也只是中國數位威權向外擴張的冰山一角。
黃兆年認為,中國透過資訊科技對台灣或世界各國進行資訊作戰影響力操作,本質上是中國作為強國,在區域或全球對民主陣營展開地緣政治爭霸的其中一個環節,也就是利用不對稱的資訊交流,取得他們在安全、經濟、或宣傳領域的競爭優勢,正所謂「對手的損失就是自己的獲得」,在威權跟民主的競爭的脈絡中,建構中國模式比西方民主自由模式更優越,因此鼓吹疑美論、疑賴論,分化台灣與美國、日本、印度民主盟友的關係,並破壞台灣民眾對民選政府跟台派政府間的信任。
黃兆年建議,面對中國數位主義的向外擴張,台灣必須從四大面向建立數位民主防衛機制,首先,必須禁止對中國出手關鍵的技術與零組件,也要強化台灣資安防範,降低中國的數位影響力或拖慢它的速度。他說:『(原音)強化台灣的資安防範,國安、科技等敏感部門,必須禁止進口或是使用中國軟硬體設備。第三是要加強中國資金跟資訊適度的管制,第四就是要強化中國資金的自主性跟資訊的多元性。』
而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兼首席顧問何澄輝也分析指出,認知戰已是中國整體戰略的重要核心思想,以第五代戰爭理論而言,傳統的飛機大砲已不是重點,奪取對手心理的抵抗意志、虛擬空間的爭奪才是新的焦點。
何澄輝提醒,隨著科技發展與社群媒體的應用普及,中國不斷透過短平快的訊息,就能進行高強度、大量的資訊輸出,再加上深偽技術變造,假訊息製造成本低、片段、破碎化的訊息進化速度快,但查證相對困難,分辨真偽的成本也提高。
何澄輝說,面對新型態的影響力作戰,在訊息傳播管道中要有更多制度性保障,例如透過預警、標註的方式真實揭露敏感訊息,供接收者判斷,此外,還要透過AI等技術輔助分辨假訊息,但能否變成技術性的保障就需要透過法制的建立。為此,他建議政府要有相對的研究與應對單位,開發應對的方式,提供反制之道。同時,也要建立社會共識,強化資訊識讀、媒體識讀,避免遭到滲透。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保六警官洩總統行程遭羈押 立委籲跨部會調查防中共滲透統戰
台中議員揭統戰入侵校園 盧秀燕:請具體檢舉
陸委會:中共利用網紅認知作戰 國台辦否認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