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奪太平洋島國第二大捐助國地位強力輸出影響力

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街頭的一輛中國政府援助的警察巡邏車。 (2024年4月18日)

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年度太平洋地區援助”報告發現,中國重新成為對太平洋島國的第二大捐助國,不僅已取代美國,而且還透過針對性的支出來贏得影響力。

路透社報導說,洛伊研究所週三(11月2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疫情平息後,中國在2022年加大了工程建設的力度。但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中國對太平洋地區的援助受到限制,2022年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的整體發展資金下降了18%。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對太平洋地區的發展援助金額達到2.56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6%,使北京重新成為該地區僅次於澳洲的第二大雙邊捐助國。

洛伊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北京已經走出疫情誘發的低迷,採取了更具競爭力、更具政治針對性的援助模式。中國也正在採用新的援助形式,特別是採用政府直接預算轉移。”

報告稱,政府預算轉移曾一直用於確保從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獲得外交支持,而中國大使館直接管理的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小額贈款也有所增加。

報告表示,從2008年到2016年,中國對太平洋地區89%的雙邊債務和該地區所有雙邊基礎設施工程的三份之一富有責任。到了2016年年底,中國的銀行已向該地區提供超過11億美元的貸款,引發了外界對所謂“債務陷阱外交”的擔憂,害怕該地區可能更容易受到北京的外交壓力。

2022年,中國似乎改變了戰略,增加了對太平洋地區的捐款。中國今年宣佈了對該地區最大的資助項目,斥資1.35億美元幫助斐濟升級瓦努阿萊武道路(Vanua Levu Road)項目。

澳大利亞太平洋基礎設施融資機制(AIFFP)2022年承諾向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密克羅尼西亞、諾魯和帛琉的不同項目提供近7.5億美元,試圖取代中國在基礎建設領域的主導地位。

報告也表示,來自美國、新西蘭和日本的開發援助降低到新冠病毒疫情前的水平。

在幾個太平洋島國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並轉向北京之後,台灣跌出了對太平洋島國十大捐助國之列,捐贈金額為720萬美元。

美國近年來對中國與太平洋地區一些國家進行警務合作表達關切,同時擔憂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一些太平洋島國也強烈希望美國參與,美國也採取積極行動,抗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國會今年9月25日通過的一個決議中內包含華盛頓與太平洋島國實施一項為期20年的安全協議的最後步驟。面對日益強勢的中國,此舉將鞏固美國對該地區的承諾。

《自由聯合協定》(COFA)為帛琉、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提供經濟支持。作為交換,這些國家將允許美國軍隊獨家進入他們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並有權拒絕北京進入它們的港口和廣闊領海。協定在20年內向這三個太平洋島國提供7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