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價格狂飆6倍...中藥行憂倒閉潮》40年老中醫師給政府的「4點建議」
近期中藥材價格飆漲,當歸、黃耆、酸棗仁都飆升許多,中藥行擔憂恐加速倒閉潮。(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迎接農曆新年和天冷進補,許多民眾喜愛食補,當歸、黃耆都是相當熱門的中藥材。不過有中藥行業者表示,去年初黃連每台斤約1千元,年底竟翻漲6倍;安神治失眠的酸棗仁,每台斤從700多元,直接暴漲到5000多元。從疫情後從後開漲的現象,到目前都沒下來過。
近期中藥材價格飆漲,已讓台灣的中藥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甚至引發業界對倒閉潮的擔憂。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中藥行數量,2005年還有1萬3千多家,到了2023年全台僅剩7,637家。
為何會出現中藥材飆漲的現象?
一名40年經驗的老中醫師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這一現象的背後,涉及歷史、政治與經濟等多重因素,也反映出台灣中醫藥發展的困境與挑戰。
老中醫師提到,除了市場供需失衡與國際局勢影響,更涉及長期以來政府對中醫藥政策的限制與打壓。回顧歷史,中醫藥在台灣曾經歷多次波折,「台灣光復時,在市面上有6年的時間買不到任何中藥,因為國民政府來台後視中藥為『匪貨』,也導致日後中醫藥發展舉步維艱。」
延伸閱讀:放寬中藥行門檻掀爭議》40年老中醫師:「看摸聞吃」把關仍是基本...科學化檢測僅能輔助
老中醫師:台灣有豐富的原生中藥材資源,可減少對進口依賴
老中醫師進一步指出,過去數十年間,台灣的中藥材主要依賴中國進口。「民國5、60年代,由於中國經濟條件較差,出口中藥材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內需增加,對中藥材的需求激增,供應台灣的數量與品質開始下降。馬英九執政時期曾對中藥進口相對開放,但近年蔡英文與賴清德政府基於『抗中保台』政策,對中藥進口設置諸多限制,導致供應進一步緊縮。」他也提到,因中美貿易戰與地緣政治的影響,使得進出口成本增加,進一步推高價格。
老中醫師表示,台灣擁有豐富的原生中藥材資源,理論上可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然而,由於歷史與政策問題,本土藥材的開發與生產並未受到重視。
他指出,早在40多年前,就有業界人士提出應重視本土藥材生產,參考日本逐年減少中藥材進口、增加國內生產的模式。「日本的中藥叫漢方,也是從中國進口,但日本政府比較有遠見,每年減少對中國藥材進口5%,逐步建立自給自足的藥材供應鏈。而台灣長期忽視本土資源,導致如今面對供應鏈斷裂與價格飆漲時無力應對。」
他也表示,中醫界自己也不團結,對本土藥材生產採取敵視態度,甚至成立專門檢舉機制,打壓藥農發展。「大陸有藥農專門種中藥,但台灣沒有藥農,因為中藥界的大老擔心他的進口利益會受影響,不支持推動台灣本土藥材發展,所以這些中藥界的老前輩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中藥行倒閉潮恐成現實...中醫師給政府的4點建議
另外,老中醫師提到,中醫藥教育與法規的缺失也是導致中藥材飆漲問題的根源之一。
他指出,早期中醫藥的炮製與鑑別技術大多由學徒傳承,缺乏正規教育體系支持,直到後來政府才勉強設立中醫學系與中藥資源管理學系,但相關法律推動停滯,當中最關鍵的《中藥師法》在立法院塵封23年仍未通過。而中醫藥相關機構如中醫藥司,因層級低、權限有限,無法有效推動政策改革與資源管理。
中醫師提出給政府的建議,除了修法還應改善供應鏈與發展本土藥材產業。(圖片來源/freepik)
受政策與供應鏈影響,近期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對於本土中藥行來說,長期依賴進口的經營模式變得難以為繼。老中醫師強調,若政府不儘快介入改善供應鏈與發展本土藥材產業,倒閉潮恐將成為現實。
面對當前困境,他呼籲政府應積極重建中醫藥生態,包括:
1. 發展本土藥材生產
(1)借鑒日本經驗,逐年減少進口依賴,推動台灣本土藥材種植與產業化。
(2)制定農業補貼與技術輔導政策,協助藥農穩定發展。
2. 改革法規與教育體系
(1)加速通過中醫藥相關法律,完善管理與監管體系。
(2)加強中醫藥教育,提升專業人才素質,促進傳統技術與現代科學結合。
3. 穩定供應鏈與價格機制
(1)提高對中藥材進出口的透明度與管理效率。
(2)建立價格穩定機制,防止囤貨與價格炒作。
4. 提升中醫藥地位與公眾信任
(1)提升中醫藥在國家醫療體系中的地位,讓中醫與西醫並行發展。
(2)加強大眾宣導與教育,提高對中醫藥的認識與信任。
他強調,台灣中醫藥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若不積極改革與創新,將難以應對全球市場變化與內部需求的壓力,未來恐有更多問題產生,「政府與業界必須正視歷史錯誤,吸取教訓,重新規劃發展策略,讓中醫藥珍貴的文化資產能夠持續發揚光大,造福全民健康養生。」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元續強 國銀吸客推短期美元高利定存 3大面向評估是否適合存美元
馬斯克跨國干政再惹議:美應將英國人民從暴政中解放出來 德譴責其言行「自以為是」
美媒揭蘋果是台積電最新製程首要客戶 3奈米晶圓10年大漲超過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