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張清貿鑽研治療乾燥症

張清貿建置舌診資料庫並結合AI設計平台,就能快速判斷乾燥症,盼未來能夠造福更多病患。(鄭郁蓁攝)
張清貿建置舌診資料庫並結合AI設計平台,就能快速判斷乾燥症,盼未來能夠造福更多病患。(鄭郁蓁攝)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執業至今14年,專精中醫治療「修格蘭氏症」,即俗稱乾燥症,深信中、西醫間並非鴻溝,可透過科學、客觀研究有效對話,讓中醫治療更精準。他將自己從醫以來看過千名乾燥症患者舌診資料建置資料庫,結合AI設計平台,拍照比對舌質舌苔、舌色,就能判斷是否為乾燥症患者,盼未來造福更多病患。

張清貿近年著手針刺研究,接受他治療患者,原本每天使用人工淚液多達9.36次,最好降至僅0.37次,即可達到舒適溼潤的眼睛感受。研究正在進行結案整理準備投稿國際期刊。

張清貿表示,全台修格蘭氏症人數很多,因該病多和紅斑性狼瘡等產生共病,約有10多萬人;其中「修格蘭氏症」,每10萬人就有6人,全台預估2萬1000名病患確診重大傷病屬於風溼免疫專科,因會出現乾眼、失眠等症狀多而複雜,大部分病患平均花2.5年到處求醫後才確診。

累積多年看診與研究經驗,張清貿看一眼病患舌診,「顏色較暗紅、舌苔少」就可推估有沒有修格蘭氏症風險,他將自己在榮總治療1000多名患者病例建成資料庫,結合AI,拍張照比對就可評估風險,準確率約7成5,盼未來提升至8成5以上,讓患者少走冤枉路。

曾有一名有免疫疾病想求子的女性,歷經3次懷孕,都在第8周時孩子就失去心跳,他一看舌頭,就幫患者轉診進行檢測,因研究發現,乾燥症患者SSA抗體會攻擊胎兒心臟,果不其然是修格蘭氏症,在為病患滋陰潤燥,調整宮寒後,終於成功懷孕產子。

張清貿直言,過去中西醫間常有門戶之見,但這個年代兩者已可友善合作溝通,他為了讓自己的研究經得起檢驗,會利用客觀指標,包括淚液測試、IgG抗體測試等觀察,來驗證自己的治療有效,同時增加病患用藥信心。

他亦分享,過去有免疫科權威教授常告誡患者不要吃中藥,甚至提到:「吃中藥就不要來看西醫」,幾年過後,如今這名權威卻反問患者:「為什麼我的修格蘭氏症患者都跑去吃張清貿的中藥了」?也因為有持續看到療效,不再反對病患吃中藥,但仍然囑咐患者要給合格中醫師治療。

張清貿表示,自己進一步研究發現,基因也會影響修格蘭氏症體質,盼進一步研究病理與中藥針灸治療機轉,分析不同基因體、蛋白質體、口腔微生物菌相和中醫用藥關聯,希望未來可更精準治療與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