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中國夢的刀尖?

中國海軍2009年4月23日在山東青島舉行國際閱艦式,慶祝中國海軍建軍60週年。 (資料照片)

華盛頓 —

美國新任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日前在參議院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重申,中國是美國面對的“步調挑戰”。中國近年來對海軍陸戰隊的投資和集中發展,在一些國際觀察家看來,其重要性不下於船舶和其他裝備的研發,是中方試圖在國際海域和陸地拓寬“腳印”的舉措,著眼點並不僅限於台灣,而是想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領先的海軍勢力。

“無人機航母”下水

去年底,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一篇新聞稿中說,由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076兩棲攻擊艦首艦下水命名儀式在中國船舶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舉行。首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四川艦”。

“四川艦是海軍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是推動海軍轉型建設發展、提升遠海作戰能力的關鍵裝備,”文章寫道。

這艘艦艇是繼071、075型兩棲登陸和攻擊艦之後,中方推出的最新的大型海上武裝裝備。外界廣泛猜測這艘艦艇是一艘無人機航空母艦。中國一位海軍指揮官1月12日在接受中國官方媒體採訪時首次確認了這一點,說這艘兩棲攻擊艦將在提高無人作戰能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076兩棲攻擊艦首艦“四川艦”下水引發境內外輿論高度關注之際,中國國防部發言人1月17日表示,這艘艦下水是「海軍裝備發展中的一次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地區和國家」。但他同時也證實,這一型號的艦艇“創新運用電磁彈射和阻攔技術,可搭載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兩棲裝備等,具備較強的兩棲作戰、遠海作戰能力。”

長期關注中國軍事和戰略態勢的分析人士指出,076艦艇的成軍是中國集中投資、發展海洋軍事實力以期進一步在國際間拓展空間、佔據影響力的舉措之一,因為它能夠艦載、投放更多數目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員到近海或遠海。

“軍中之軍、鋼中之鋼”的海軍陸戰隊

自稱“軍中之軍、鋼中之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繼去年下半年派遣32人參加在巴西舉行的國際軍演之後,又在去年底於珠海舉行的航展中亮相,並被官方媒體廣為報導。其特種部隊“蛟龍突擊隊”更是以“尖刀上的刀鋒”自詡。

儘管中國海軍陸戰隊在珠海航展期間有明星式的出場,但是官方媒體對這一武裝力量的報道相對有限,似乎“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後,在1950年代即創立海軍陸戰隊。經歷了韓戰的部分官兵也被容納到這一兵種中來,人數一度多達8個師、11萬官兵。該兵種在1957年1月的編制調整過程中被撤銷。中國官方媒體透露,1980年5月,新型的海軍第一支陸戰隊在海南省安定縣正式成立。報道形容這支武裝部隊為由諸兵種高度合成的兩棲作戰部隊,包含兩棲偵察兵、陸戰步兵、裝甲戰車兵、砲兵、飛彈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等,裝備上也得到政府的重點。

海軍陸戰隊從當初的兩棲坦克、兩棲裝甲車、衝鋒舟、氣墊船等登陸工具發展到目前具有071、075、以及076三款大型登陸和攻擊型艦艇的規模。在人員編制上,雖然中國官方媒體似乎避免給出具體的數字,但是早在2019年的時候,《南華早報》就援引中國內部消息說,要達到10萬陸戰隊的規模。這段期間,一些觀察家認為,目前隸屬海軍的陸戰隊,將來有可能效法美國,把它“拿出來”當作獨立兵種。

習近平掌權後大力發展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掌權後,對軍隊實施了大規模改革。這段期間,根據中國軍方媒體的說法,陸戰隊在發展和更新上,得到了“統帥”本人的關注。中國國防部網站一篇以“我海軍陸戰隊加快推進轉型建設、向多域多維多棲挺進”的文章說,海軍陸戰隊在2017年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整組建。澎湃新聞和其他媒體報道說,2017年的調整,意味著海軍陸戰隊成為了軍級兵種,有自己的司令員和司令部。發表在中國國防部網站的那篇文章也指出,陸戰隊在2017年夏於內蒙古朱日和舉行的沙場閱兵儀式上,新調整組建的陸戰隊即全新亮相,並"以響亮的呼號向統帥致敬"。一年後,在南中國海海域舉行的海上閱兵期間,海軍陸戰隊展示了以崑崙和長白山命名的艦艇,期間“300名海軍陸戰隊員持槍挺立,接受習主席檢閱”。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閱兵期間,海軍陸戰隊的18台兩棲突擊車駛過天安門廣場。

2020年10月,習近平前往位於廣東省潮州的海軍陸戰隊總部視察並發表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轉型建設,加快提升作戰能力,努力鍛造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應、全域運用的精兵勁旅”,同時強調要“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共領導階層對這一軍種的重視及其在人員和裝備上的擴充,被廣泛認為是在近海地區 - 台灣海峽、印太地區 - 謀圖戰略利益的同時,將中國政治、經濟和武裝利益延伸到更深、更廣的國際領域,象徵著近海和遠洋的同時謀略以及勢力的展現。

海外第一哨

在印度退役砲兵總指揮拉維·尚卡爾(Ravi Shankar)看來,習近平掌權後大力宣傳的“中國夢”被廣泛認為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打造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的夢想,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軍事力量的大幅提升,軍事力量的提升過程中,海軍陸戰隊的更新打造是一個關鍵。

這位軍事和戰略觀察家在發表在歐亞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中說,中共最高領導人“想要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海軍陸戰隊,一個能夠應對各種緊急態勢、從各個維度講都能夠成功操作的特種戰鬥力量。”

他說,“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雄心,其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支部隊的發展。未來中國軍力的走勢,可以通過其海軍陸戰隊的運作,察覺出來。”

儘管中國官方一直否認要在國外建設軍事基地,但是2017年,中國在非洲國家吉布提建立了被外界普遍視為是軍事基地的軍事設施並引發各方關注,儘管中國政府和軍方一直堅持使用“後勤支援基地”或“保障設施”等字眼來描述該設施。

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菲舍爾(Richard D. Fisher, J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了這個軍事設施對中國軍方的重要性。

他說:“吉布提的(這個設施)是中共和解放軍的第一個遠程力量投放的舉措,以’人道主義‘和打擊海盜行為為幌子而建造的,但它現在也使得解放軍的特種部隊、中型裝甲部隊和各種空軍力量得以投放到非洲和中東地區。”

菲舍爾進一步說,中國在吉布地的軍事基地目前可以支撐大型的兩棲攻擊型艦艇作業,無論是非洲和中東地區的軍事演習行動,還是具體的作戰行動。

他也指出,在2023年的時候,中方曾經嘗試,但是沒有能夠在吉布地打造一個太空發射站。這項計劃當初如果成功的話,將意味著中共將在那裡投放更多的兵力,並同時向吉布地施加更多的外交壓力,將歐美國家從那裡趕出去。

目前,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在吉布地都有基地。

自2008年起,目前歸於陸戰隊旗下第七旅、名為“蛟龍突擊隊”的特種部隊,就被派往非洲和亞丁灣地區,從事護航行動。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說,中國海軍陸戰隊某特戰連在2019年的時候,即受命進駐中方所說的“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在那裡,該連曾經到委內瑞拉接受特戰訓練的連長“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組織連隊圓滿完成了一百多項內容的強化訓練”。該報導還說,這一特種部隊“進駐基地後,官兵迅速擔負起警戒防衛、緊急處突等任務”。連長稱他們的任務是在中國位於海外的“第一哨”站崗,“身後是祖國,身邊是戰友”。

中國外交部網站介紹吉布地時說,它“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紅海進入印度洋的要衝曼德海峽,東南同索馬利亞接壤,北與厄立特里亞為鄰,西部、西南及南部與衣索比亞毗鄰。陸地邊界線長520公里,海岸線長372公里。”

環球哨所?

繼中方在吉布地設置軍事設施後,國際間一直在矚目,北京的下一個目標哨所將會設在哪裡。有分析人士提出,鑑於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所羅門群島可能會成為中國的下一個哨所。

印度前將領尚卡爾認為,如果中方還沒有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部署陸戰隊的話,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這樣做。

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長期關注中國軍事和戰略走勢的菲舍爾注意到,除了去年九月去巴西參加兩棲多國聯合軍演之外,近年來,中方還派遣了071型船塢登陸艦前往位於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圖,非洲的坦尚尼亞,東南亞的柬埔寨和太平洋島國東加。

他說,“展望未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將部署更大的075型和076型兩棲攻擊艦進行'海軍外交',若不進行軍事或人道主義演習,那麽便要對中共的敵人發動戰爭。”

菲舍爾對美國之音表示,從各方面的資訊來看,中國方面在大力拓展海軍陸戰隊的現有作戰實力和資源。

有關數據顯示,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的六個常規旅分別分佈在東部、南部和北部戰區;到2026年,每個戰區將增加一個常規陸戰旅。

菲舍爾說,有消息說,陸軍的一個合成旅(200th Combined Arms Brigade)將轉換編制為陸戰隊,並將由南部戰區管轄,“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一消息還不能證實”。他補充說。網路上有資料說,陸軍第200合成旅已於2023年初歸屬海軍陸戰隊。

陸戰隊的第七旅、即特種部隊,以及專屬陸戰隊的航空旅和其他一些部隊,歸司令部直接管轄。

大力打造海軍陸戰隊,著眼點不只侷限在台灣?

山姆·唐格雷迪( Sam J. Tangredi, Ph.D. )是美國海軍退役上尉,目前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任教,長期從事未來戰事研究。他以私人身分接受美國之音書面訪問時說,要攻打台灣,中共會動用20萬陸軍,由特種部隊打頭陣。不過他認為,中方近年來大力打造兩棲登陸和大型攻擊性艦艇,著眼點不僅侷限在台灣。用他的話來說,“台灣海峽只有100英里寬,很多水上工具都可以被用來跨越這一水域,而且速度更快,用不著載有直升機的大型攻擊型艦艇或者是兩棲登陸艦。但是,要想把陸戰隊員投放到波斯灣去,打個比喻說,那麼,就需要大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等等。”

他說,解放軍的海軍陸戰隊也會被用來執行佔領菲律賓方面傳統上聲稱擁有主權的南中國海島嶼,例如中方稱為黃岩島的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

唐格雷迪認為,一旦美國參戰,中國的海軍陸戰隊會被用來攻占美國在海外的基地。

他說:“在(與美國)發生全球戰爭的情況下,將需要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奪取處在前沿的海軍基地......可以奪取的一個基地是在菲律賓。這將分散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台灣海峽執行海上封鎖任務的注意力。”

建構海外基地- 跨出第一甚至第二島鏈,取代美國

中方所謂的“收復”台灣以及在南中國海等地的行為被認為是與要突破第一島鏈有直接的戰略關係。而在唐格雷迪看來,中方打造遠洋海事能力,包括一支強大的海軍陸戰隊,與想要在海外發展基地,在海外基地常駐或輪調部隊有著直接的關係。在他看來,到吉布地和其他遠程地點執行任務,是中方大力投資海軍陸戰隊人員和裝備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他說,這些海外基地的建構和存在,以及在這些基地上的軍力部署,其效果恰恰是跨出了第一、第二島鏈。

在評估戰略走勢時,唐格雷迪說,他不同意許多人以戰略意圖為中心的分析方式。在他看來,更準確的評估基點是戰鬥力。他說,有頭腦的人應該問一問:大量投資打造可以航行七千海裡的登陸和打擊艦艇,目的是甚麼?

唐格雷迪說:“毋庸置疑,中方想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領先的海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