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彈性停車收費改善交通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4年3月28日,紐約大都會運輸局董事會以11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研議已久的塞車費率最終方案,隨即遭周邊地區民眾訴訟阻撓。紐約是民主黨大本營,當時正面臨川普大選的強烈挑戰,只好中途喊停,但在川普上任前,也就是今年的1月5日,擁有1800萬人的紐約市開始課徵塞車費,連日來支持與反對者皆有。

新制上路後的多個上班日,紐約地區因遭遇風雪,交通流量顯著降低,暫時難以評估收費後的直接衝擊。但塞車費的開徵,已明顯影響居住在皇后區與紐澤西州的亞裔社群,不少僑胞都表示將降低開車進城的次數與需要,或避開收費區域,因此街道上店面生意明顯衰退。共和黨籍議員藉此機會已開始要求川普介入並終止這項計畫,川普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川普大樓正位於收費區,面對民主黨大本營的家鄉,曾誓言一旦當選總統將停止這項計畫,現在各界正在關注川普1月20日上任總統後,是否會介入或改變這項措施的施行。

台灣地狹人稠,車子又多,城市塞車問題和其他國際大城市一樣嚴重,台灣最塞的城市是台北市,駕駛平均1年要花80小時塞在車陣中,在全球塞車排行榜中排第40名,其次是台中的78小時及高雄的73小時。在2016年,時任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拋出利用eTag收取「塞車費」的改善方案,引發譁然,政策無疾而終。

紐約開徵塞車費如今再引起各界關注,不過北市交通局的回應是:「影響層面很廣,不是不可行,但不會貿然這麼做」。據此,短時間要看到塞車稅上路,筆者認為恐有難度。美國多州與城市也在研議開徵塞車費,但進度都跟不上紐約,除了對進城車輛收費的概念普遍不熟悉外,欠缺收費的政治意志也是一大障礙。紐約之所以能執行塞車費制度的三大條件——經濟繁榮、塞車嚴重、地鐵或大眾運具面臨缺錢危機,缺一不可,台灣城市條件是否符合,尚待時間來證明。

台灣的城市實施徵收塞車費制度,尚需各項配套措施,尚非短期可行,但是合理運用停車格收費策略,不僅可調節停車位的供需,更能有效地改善交通流動。曼哈頓實施以價制量策略,停車第1小時5.5美元(新台幣180元),第2小時9美元(新台幣300元),盼能緩解停車位供不應求的壓力。因此台灣城市應研究採行彈性停車費價格策略,俾能有效地引導利用大眾運輸工具,降低交通阻塞的發生率,進而減少交通延誤,提升整體交通流動順暢度。(作者為香港上市公司經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