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擴大鴻溝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我念大學時幾分虛無,三毛作詞的〈橄欖樹〉餘音繞梁,不時有浪跡天涯的冥想。尚未當兵的我不到60公斤,無法遠走撒哈拉沙漠加入法國外籍兵團;受到海明威小說的影響,退而求其次是當戰地記者。關心美麗島事件的海外學人陳文成在1981年陳屍台大研究生圖書館外,美聯社記者周清月因在報導中使用「驗屍」賈禍,當時的新聞局長是宋楚瑜,在立法院備詢撻伐「外國殖民主義」。

宋楚瑜在台灣政治史的定位應是在蔣經國逝世後,究竟是否由真除總統的李登輝兼任國民黨主席時,擔任祕書長的他臨門一腳,台灣民主化從此路徑依賴。一些本土派對於新聞局在1970年代的電台用語規定耿耿於懷,然而,冤有頭債有主,布袋戲、歌仔戲人物卻有南轅北轍的評價。其實,宋先後出版《學術論文規範》、《如何寫學術論文》,是早期研究生撰寫論文不可或缺的手冊。

1994年舉行獨一無二的省長選舉,我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陳定南。當時台灣教授協會打算出版一本《會診宋楚瑜》,說要昭告天下揭露他的真面目,我因擔任法政組召集人當然獲邀撰稿。我看了一下主事者所蒐集宋楚瑜的言行,其中一項滔天之罪是他當年為了追求夫人才去教堂。我大惑不解,畢竟家父多年來陪家母去望彌撒,非教友的他就幫忙整理環境、電器,何錯之有。

一般人對於宋省長的印象是「要五毛給一塊」,意思是他會問建設經費夠不夠用,民進黨縣市長感佩他不分藍綠的立場。一回,某山地鄉發生災難,宋冒雨搭直升機前往勘災,一位牧師事後偷偷問我,要是未來宋要選總統,要如何投票?其實在凍省後,缺了省政府的廳局單位,中央部會往往搞不清楚地方業務,只會拿著支票簿陪總統出巡,縣市長時常必須到台北找「爸爸」。

在2000年總統大選前,陳水扁私下來台獨聯盟爭取支持,當發言人的我陪黃昭堂主席閉門會談;他的台獨立場跟大多數民進黨人士一樣模擬兩可,甚至於央求不要對外公開。當時,台南市長張燦鍙在中委會表示,要是宋楚瑜願意接受台獨,獨盟是否可以支持?黃昭堂斷然拒絕,表示無法信任,我百思不解。國家統獨定位應該超越政黨,如果不能說服外省族群,客家、原住民豈不裹足不前?

在大選過程,台派學者因爭取進入阿扁競選總部勃谿,事不關己卻被流彈波及,說我也去過宋省長的官邸吃過飯。坦白說,我連見過面都沒有,何德何能當座上賓?台派某學者聞訊,打電話來家裡興師問罪,內人老大不高興,「你跟他說,宋省長家裡的鮑魚、魚翅很好吃!」近日閱讀綠色媒體三娘教子,不敢要求剖腹相見,不知是否能相互傾聽?

幾年前,前原住民族立委蔡中涵夫人蒙主恩寵,在台北總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追思彌撒,首度見到宋楚瑜。儀式結束後,宋先生臨走見我駐足,聊了一陣子,教友都走光了,沒人敢打斷。政治理念或許有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又何必擴大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