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發生於印度洋,席捲印尼、泰國、斯里蘭卡與印度的「南亞海嘯」今天(12/26)滿20週年,這場由規模9.1、釋放相當於2.3萬顆原子彈能量的強震引發的天災,奪走至少22萬人性命。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板塊和緬甸板塊擠壓,引發印尼蘇門答臘外海發生規模9.1大地震,導致印度洋沿岸數國生靈塗炭的「南亞海嘯」。
《國家地理頻道》近期製作海嘯20周年紀錄片《海嘯:與時間賽跑》,訪問夏威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專家赫肖恩(Barry Hirshorn),他說這場地震釋放了蓄積百年之久、相當於2.3萬顆廣島原子彈的巨大能量,引發海嘯。
這場海嘯人們看到的不是一般海浪,更像是一堵由海水做成、高度達30公尺到50公尺(約10層樓到16.6層樓)的銅牆鐵壁,以每小時超過800公里、堪比噴射機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向人們衝來。赫肖恩的形容是,這是水做成的「壓路機」。
這樣的大浪上岸後拔山倒樹、摧毀建物,輾壓一切,吞噬生命,勢不可擋。印尼亞齊省省會大亞齊(Banda Aceh)短時間內失去四分之一人口,商業區頓成荒野;濱海小鎮洛肯加(Lhoknga)在30公尺(約10層樓)高的海嘯撲來後,原有7000人口轉眼降至400人。
在斯里蘭卡,海嘯推倒一列火車,大水立刻湧入車廂,大量乘客溺斃,約1700人死亡。不單海嘯所及的國家受影響,當時正值聖誕假期,許多歐美遊客在南亞海濱度假,瑞典約550名公民死於這場海嘯。
海嘯10周年時,一篇2014年12月13日刊登於期刊《刺胳針》的報告寫道,海嘯造成大約180萬人流離失所、46萬棟房屋毀損,該報告也指即使災後10年,這些數字也非最終底定,因為災害規模太大,永遠無法估算出確切數字。
《國家地理頻道》報導,太平洋海嘯較頻繁,有較完善的預警系統、較充足的演習應對,而印度洋周邊由於海嘯相對少、傷害相對小,較不重視海嘯威脅。因此事發時當地陽春的預警未能發揮效用,雖然其他國家提出地震等警告,但缺少完善訊息傳遞系統,難以快速有效警告大眾。
一切在經歷這場名列史上最嚴重自然災難之一的海嘯後改觀,包括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開發了全球海嘯資訊系統,利用此系統,如泰國可在接收到警報時連結警報器、喇叭,快速以多種語言警告沿海地區。
印尼亞齊省濱海小鎮洛肯加,20年前的今天,7000人口轉瞬降為400人後,美聯社報導,如今早期預警系統設立了、當地學校一度在每個月26日舉行地震、海嘯應對演習,教學生何時該徹、怎麼徹、撤到哪。
學校中的學生,都是2004年後出生,不曾經歷那場海嘯,但當地老師們都帶著海嘯創傷,師長們一屆又一屆地教導學生天災來時應對之策,「希望能把天災的傷害降到最低、希望年輕一代比起當初的我們,有更充足的準備」。
預警、演習對超過22萬名逝者已然太遲,但這22萬條失去的生命或可守護這片土地的人,在下次巨大天災轟然降臨時,因為預警有更多時間逃命、因為演習更知道如何保命。
更多太報報導
愛妻忌日「靈前詭笑」!日本前縣議員行車紀錄器洩蹤 判殺妻囚19年
2賊從海底盜取數百件古文物被埃及逮捕 網友:政府不聘用嗎
炙燒全猴、吃垃圾的象、滅門黑猩猩 攝影獎中令人痛心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