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兄弟鬩牆1】經歷聽聞觸發創作靈感 《獵人兄弟》真實呈現原民生活

徐詣帆(左)與馬志翔(右)飾演兄弟,因各自堅持不同信念產生矛盾與衝突。 (牽猴子提供)
徐詣帆(左)與馬志翔(右)飾演兄弟,因各自堅持不同信念產生矛盾與衝突。 (牽猴子提供)

台灣原住民題材影視作品接連推出,如何掌握內容與特色是脫穎而出的關鍵。電影《獵人兄弟》靈感來自新銳編導蘇弘恩的部落見聞,藉一對太魯閣族兄弟間的衝突,反映原住民社會的困境。

該片集結馬志翔、徐詣帆與林慶台等演員與素人本色演出,以紀實手法呈現打獵、巫醫占卜等場景與文化生活細節,同時添加懸疑元素,獲邀為去年高雄電影節閉幕片且入選夏威夷國際影展。

「以往原民題材影視作品大部分是家庭劇,常強調原民樂天、擅長唱歌等有些流於刻板印象的特質,但我想回到實際場景,講部落真實發生的事。」有一半太魯閣族、一半漢人血統的蘇弘恩表示,《獵人兄弟》的選材與親身經驗有關,最初大概在2017年產生故事靈感,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由於蘇弘恩曾和外公打獵,這些經驗讓他關注這方面的議題。某次他回家時聽到媽媽轉述山上發生2名獵人打獵時發生獵槍誤擊的意外,因他和外公打獵多半使用陷阱,獵槍誤擊的事情令他印象深刻。

首次執導電影的蘇弘恩(左)從具導演身分的馬志翔(右)身上學到不少拍片技巧。
首次執導電影的蘇弘恩(左)從具導演身分的馬志翔(右)身上學到不少拍片技巧。

另外蘇弘恩也聽說有些部落的居民因為回饋金分配不均的問題起爭執,於是將自己的經驗與聽到的一些事情融合家族過去的土地糾紛,串聯為故事骨幹。

更多鏡週刊報導
【原民兄弟鬩牆2】紀錄片田調奠定電影基礎 《賽德克·巴萊》要角齊跨刀
【原民兄弟鬩牆3】素人演員、實力派輪番上陣 馬志翔配合對戲見招拆招
【原民兄弟鬩牆4】新銳蘇弘恩首度執導電影 馬志翔助陣分享2大技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