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鹽田戶外教學 學子領略府城底蘊

台南佳里親子班和曾文慈少班師生,舉辦了戶外之旅,前往臺灣歷史最悠久,位於台南北門的鹽田。了解鹽業以及在地歷史

「不錯,味道很天然,直接吃喔,這就是粗鹽,它結晶體非常非常地漂亮,而且它是非常乾淨的。」

爭相品嘗,還得再次提醒。

「要吐掉。」

「喔,好厲害喔,再來,快要一座山了,快來。」

耙呀耙,腳下踩的,是北門第一座鹽田,更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

「挖進去,小心喔。」

台南佳里親子班主任 陳淑娟:「因為它從原本的沒落,然後透過一些愛鄉文化的人,去把它復興起來,然後讓這個產業,讓大家去看到以前祖先的智慧。」

結晶池混和了泥沙和鹽巴,從翻耙到最後收鹽販售,早期先人的辛苦歷程,復育鹽田,給了初體驗。

「之前的時候,都是1公尺高,每一個小山都是,為什麼現在變這樣呢,因為七月那個颱風,鹽田受損很嚴重。」

台南曾文慈少班老師 巫佳錚:「利用在地資源,結合居民的力量,讓我們在地產業得以復甦之後,永續發展,那非常契合,我們永續城市與社區的主軸。」

占地近16公頃,只有五位鹽農在守護,加上在地職人、發展協會大力投入資源,連周圍動植物生態,以及傳統文化底蘊,也復育興盛。

「有一個洞,有一個洞的,那些也有可能是螃蟹的家,因為有淡水,有海水。」

「旁邊那個是什麼,左右兩邊應該是什麼,喔,對聯對聯,很好喔。」

台南曾文親子班老師 曾惠玉:「孩子能夠知道,在地的人對這一個產物的堅持。」

「你今天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試吃鹽。」

天然鹽巴,好滋味,回味無窮,也把在地文化的根,伸伸扎進了小小心田裡。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地震漏水毀舊屋 清理雜物為修繕鋪路
中高齡健康政策 國衛院與嘉義慈濟診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