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電價格缺乏競爭力、再生能源取得困難 RE100報告呼籲離岸風電國產化規定退場

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於12月19日於台灣大學社科院舉行「RE100台灣2024報告發表記者會」,報告提到超過120家台灣企業是RE100會員,在綠電採購上遇到「綠電價格缺乏競爭力」、「再生能源取得困難」兩大挑戰。

RE100與合作夥伴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 共同合作「RE100台灣2024報告」,在19日記者發表會上,請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國立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共同開幕。

「RE100台灣2024報告」指出,台灣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占電力總量比例提升至20%的目標,並計畫在2050年將該比例進一步提升至60~70%,目前已有目前已有超過120家外商及總部設於台灣的企業加入RE100,這些會員需在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再生電力的目標。

但隨著目標年限逐漸逼近,台灣市場的再生能源供應與價格挑戰愈發顯著。會員企業反映,在台灣採購再生電力時,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 再生能源供應不足:雖然需求快速增長,但現有基礎設施與供應能力未能完全滿足企業需求。

2. 成本競爭力不足:台灣再生電力價格相較於其他地區及化石燃料電力價格仍具劣勢,成為採購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報告呼籲,取消未來離岸風電專案強制性國產化規定(Local Content Rules,LCR)的重要性,支持台灣政府因應歐盟關切而進行政策調整的承諾,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投資並提升市場靈活性。

台灣RE100代表李承歡認為,國產化規定立意良善,但會放慢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並形成市場壟斷,再生能源零組件供應商能夠制定高價格,降低按時完成專案的動力。

<cite>「RE100台灣2024報告」列出,台灣國產化規定(LCR)的風險與後果項目。(取自「RE100台灣2024報告」)</cite>
「RE100台灣2024報告」列出,台灣國產化規定(LCR)的風險與後果項目。(取自「RE100台灣2024報告」)

此外,報告深入分析市場中新創的採購模式,包括綠電憑證(TREC)、長期購電協議(PPA)及電力零售選擇,並根據「3A原則」(可負擔性、易取得性及外加性)評估其對企業的價值與挑戰。

報告也強調,要實現2040年全球淨零電網及台灣205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政策創新與市場合作至關重要,建議政府與企業採取以下行動:

1. 擴大基礎建設投資:加快風電與太陽能設施建設,提升再生能源供應量。

2. 優化政策框架:透過政策改革,降低市場進入壁壘,吸引國內外資本投入。

3. 推廣新型採購模式:激勵企業採用符合「3A原則」的綠電購買方案,促進市場流動性。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