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秋末生/12強奪冠設棒球紀念日?

▲台灣在世界棒球12強金牌戰打敗強敵日本,創下歷史,拿下台灣成棒國際賽第一面金牌,隊長陳傑憲高舉冠軍金盃慶祝。(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24.11.24)
▲台灣在世界棒球12強金牌戰打敗強敵日本,創下歷史,拿下台灣成棒國際賽第一面金牌,隊長陳傑憲高舉冠軍金盃慶祝。(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24.11.24)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勇奪棒球12強世界賽冠軍殊榮,掀起全國性的棒球熱潮,球迷討論度爆棚,政治人物也紛紛拋出各種議題,彰顯對棒球的支持。其中,有不同黨派立委紛紛提議將封王日11月24日,訂為國家棒球紀念日,希望延續這份驕傲與感動,然而,這項建議到底能否實現?在現實面與政策層面仍然存在諸多挑戰。

目前紀念日的相關法規,制定在內政部主管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中,並且分類為「紀念日」、「民俗節日」與「節日」。這幾屆立法院都有相關提案,希望提升該法的法律階級;也因為不同立委有各自關心的族群跟議題,因此版本內容五花八門,例如出身原住民的立委所提的版本,可能會將原住民族日訂為紀念日,而目前棒球紀念日的倡議則也被歸類在這一塊。

然而,到底該不該制訂棒球紀念日,社會上也出現了兩大主要反對的聲音:

一、有人認為,應該要一併放假,否則純粹是紀念性節日意義有限。
二、也有人認為,這會有獨厚棒球的問題,如果未來桌球選手「小林」林昀儒拿下世界冠軍,或是電競隊重現S2「TPA」奪冠榮光,是否也需要增設相關紀念日?

在討論是否放假這一塊,今年政府也曾經密切討論過,五一勞動節是否要改為全國放假一天,讓軍公教也能夠適用,當時放假與否的主管機關內政部就曾表示,目前全年放假天數通常為115至116天,目前放假日總放假時數都已經用滿,以致最後這個議題無疾而終。

因此,儘管過去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阿根廷,都曾因為奪下意義深刻的國際賽冠軍而全國放假一天,但那至少是極大特殊意義的臨時性放假,或許還可以討論;如果真的制定棒球紀念日,要常態性的每年多放假一天恐怕沒那麼樂觀。

至於是否訂定為國家棒球紀念日?於情,棒球號稱為台灣的國球,又連過強敵終於站上世界之巔,看似還說得過去;但於理,考量到政府的角色,對於各項競技運動也有保持衡平性的責任,真要制定恐怕需要更足夠的說理讓社會大眾信服。

不過,在網友熱切討論過程中,也有不少人提出應先制定台灣體育日的建議,筆者才察覺,其實我國現在早已有國民體育日的設計,並且訂在《國民體育法》中,可見這個節日曝光度明顯不夠,各級政府在配合宣傳時也不夠貼近民心。

國民體育日最早可以追溯至民國31年國民政府時期,利用九九重陽節習俗推動體育,後來一路發展到民國102年,立法院質疑宣傳不夠,多數國人不知道九月九日不只重陽節、還有體育節,因此修訂國民體育法,明訂每年九月九日為國民體育日,各級政府除了要加強宣導全民健身,公共運動設施也要免費開放民眾使用。

然而,經過11年的推行,多數國人仍然對國民體育日知之甚少,也顯示該節日的宣傳與實際影響力仍然不足。

那麼鄰近台灣的日本,它們有體育日嗎?答案是有的。

最早可以追溯回1948年有相關的設計,並在1966年起固定每年10月10日,再到1999年起改為每年10月的第二個禮拜一,中間一度因東奧更改日期,最後從2022年至今仍然是每年10月的第二個禮拜一。和台灣不同,日本的體育日因為是「祝日」,所以都是放假的日子,也因如此再搭配完善、成熟的政策,日本的體育節充分展現了假期經濟的促進,也提升了國民的參與度。

借鏡日本再回頭看台灣,政府除了思考棒球紀念日該不該訂以外,或許可以先從改造國民體育日開始,更仔細的研議該如何讓這個節日具有更充分的意義以及知名度。

設立棒球紀念日固然能延續榮耀,但若單純以紀念為目的,其影響力與實際效益恐有限,而目前台灣要多放假又有難度,筆者認為,既然日本方式能夠透過假期效應來促進成效,不如將國民體育日挪移到本來就有放假的節日,例如雙十國慶日,還可以藉由國慶儀式來表揚前一年度有好表現的運動選手,強化節日與體育精神、國家榮耀的連結,進而提升國民體育日的能見度,或許是當前最一舉數得的方式。

棒球12強的冠軍榮耀是台灣運動發展的一大里程碑,如何延續這份感動,讓更多國民參與並支持運動發展,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棒球紀念日的設立雖能凝聚一時熱情,但若僅流於紀念,恐怕難以長久維持其影響力。而借鏡日本的體育之日,我們或許可以先思考如何善用現有的資源與節日,賦予國民體育日更深刻的意涵,延續棒球榮耀所帶來的運動熱潮,為台灣運動建立更廣闊、更深遠未來的可能。

●作者:秋末生/體育、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名家論壇》秋末生/成立運動部是改革契機?還是政客自嗨?
專欄/台灣英雄淪為後排拍照背板?迎接12強國手歸國的亂象與反思
專欄/一根刺傷透台灣球迷!鈴木一朗曾言:台韓30年不可能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