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島鏈 過時戰略

今年初,石齊平先生在《中國時報》發表大作〈中美河海之爭見分曉〉,將中美兩強圍繞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博弈形象比喻為中國打造「護城河」與美國擴張「內海」之爭。嚴格來講,石先生的部分論述有將中國對外戰略「美國化」的嫌疑,但文章令人信服地描摹了兩國實力此消彼長的軌跡。在中美「河海之爭」勝負已定的背景下,台灣還以身居第一島鏈關鍵位置為榮,確實是過時的戰略。

石先生認為中國在河海之爭的起手式是把黃海、東海、台海等打造成中國的護城河,然後向北延伸至日本海,向南延伸至南中國海,也就是將原本美國視為其「內海」的第一島鏈以西海域變為中國的內海。如果想完全翻轉中美西太戰略形勢,還需要三步走。首先,海峽兩岸完成統一,琉球恢復獨立,第一島鏈之內完全內海化,也就是美國被趕出第一島鏈。其次,美軍自第二島鏈再後撤至第三島鏈,也就是將關島也放棄了。最後,中美或將以國際換日線為界在太平洋畫分勢力範圍。

內海、內海化、勢力範圍,這些概念很容易讓人產生中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打倒皇帝做皇帝的印象。然而,中共的國際秩序觀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贊成國強必霸的西式邏輯,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因此,即使有河海之爭,中國目標也不是一定要將美國趕出第一或第二島鏈,而是立足於維護中國正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中國之所以能在河海之爭占據優勢,主要原因在於中美兩國軍力差距正迅速縮小,解放軍大有趕超之勢。去年11月珠海航展一口氣展出殲-20S、殲-35A、殲-15T、紅旗19、九天無人機、虎鯨無人艇等新式裝備,外媒驚呼「珠海航展讓美軍恐慌」。去年底,噸位相當於中型航母的076兩棲攻擊艦下水,網路又出現解放軍兩款第六代戰機和新一代預警機畫面,美國大受震撼。

具體到「河海之爭」的情境,根據美國官方報告,中國已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軍,並將邁入「三航母」時代。尤其是最新的「福建艦」裝備最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不輸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去年12月有媒體炒作解放軍三大戰區聯手海警派出90艘艦船,在第一、第二島鏈間展開攻防演練,聲勢之浩大30年來所未見。

儘管媒體難免誇大,但解放軍有能力突破第一島鏈的束縛已是不爭的事實。反觀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優勢大不如前。前不久,駐琉球美軍第一批成員已開始轉移到關島。到2028年,1.9萬駐琉球美軍將有4千人搬到關島,5千人撤往夏威夷甚至美國本土,其深層考量是隨著解放軍突圍第一島鏈,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基地已經不再安全。

其實,島鏈思維本來就是冷戰產物,跟和平發展的新時代潮流格格不入,更何況區區島鏈根本鎖不住日益強大的解放軍。在川普都向北京頻頻遞出橄欖枝的當下,民進黨政府還在固守島鏈思維,試圖向美國販賣台灣的地緣政治價值,實在是看不清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