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是乳牛」 提高哺育率 專家籲三方齊努力

就業婦女增加,國人哺餵母乳的比率逐年下降。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就業婦女增加,國人哺餵母乳的比率逐年下降。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提升新生兒免疫力、有助建立親子關係…,哺育母乳的好處多多,但部分新手媽媽回歸職場後,無法哺育,因此,心生虧欠、罪惡感。專家表示,哺育母乳是為了給寶寶最好的,「但媽媽不是乳牛」,提高哺育率應是整個家庭、職場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二○二二年五月全台母乳哺育率,一個月以下純母乳率為百分之六十點二,六個月以下純母乳率為百分之三十七點九,數字大幅下滑,研判與女性休完育嬰假,重返職場有關。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楊文理表示,母乳初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有助避免新生兒感染,就像是打了第一劑預防針,而大部分多媽媽希望哺餵母乳,可能因為罹患疾病、使用某些藥物,或職場工作環境並未提供擠奶時段及空間,而無法哺育,或中斷哺育。

「母乳對寶寶最好,假如媽媽沒辦法給母乳,也不是罪惡。」楊文理說,哺育母乳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應該要有家庭、職場、社會共同支持。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這二十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二○○一年僅卅八家,今年則有一三八家,涵蓋全台出生嬰兒數三分之二以上,顯示母嬰親善措施的重要性,希望所有新手哺乳媽媽都能得到協助。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日夫妻土耳其機場吃麥當勞 沒點飲料花快兩千嚇傻
26歲女找嘸有興趣工作 1舉動轉行搖身成軟體工程師
面對死亡想說什麼? 醫護人員:臨終者最常說這些話
北一女學霸升格5寶媽 全裸親餵「1邊1孩」畫面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