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接種卡介苗「施打部位腫成小籠包、流黃膿」 醫生曝原因

10月大男嬰接種疫苗後異常腫脹,家長緊急求助醫療。(彰化醫院提供)
10月大男嬰接種疫苗後異常腫脹,家長緊急求助醫療。(彰化醫院提供)

彰化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接種卡介苗後,施打部位腫脹至如小籠包大小,並流出黃色膿汁,家長憂心就醫檢查。經醫院送檢後,確診為罕見的卡介苗不良反應,專家提醒家長警惕疫苗接種後的異常徵兆。

這名謝姓男嬰於7月接種卡介苗後,施打部位長期紅腫不退,2個多月後腫塊不僅持續增大,還破裂流出黃色膿汁,令家長驚慌。孩子母親表示,家中另一名孩子接種卡介苗時僅有短暫紅腫,沒想到這次情況如此嚴重,於是緊急帶孩子前往衛福部彰化醫院就診。

其施打部位紅腫不退已2個月多,腫塊不僅持續增大,還破裂流出黃色膿汁。(彰化醫院提供)
其施打部位紅腫不退已2個月多,腫塊不僅持續增大,還破裂流出黃色膿汁。(彰化醫院提供)

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檢查後,懷疑是卡介苗引起的不良反應,遂採樣送疾管署進一步確認。經過1個多月的檢驗,結果顯示膿塊中的病原為卡介苗菌,而非細菌感染。

馬瑞杉指出,卡介苗是使用減毒牛分枝桿菌製成的活性疫苗,能有效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等嚴重疾病。雖然台灣多數嬰幼兒接種後僅有輕微紅腫或結痂反應,但也有少數情況會發生膿瘍或潰爛。

馬瑞杉表示,卡介苗接種後通常會在施打處出現短期反應,例如紅腫、結痂或形成小疤痕,約4個月後逐漸消退,整體來說屬於正常現象。然而,若出現本次個案中異常腫脹或膿流等情況,家長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

彰化縣衛生局已協助家屬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提出申請,儘快提供適當救濟,減輕家長的負擔。同時提醒,疫苗接種雖可能有少數副作用,但其防疫效益不可忽視。

馬瑞杉強調,卡介苗接種能顯著降低兒童結核病死亡率,建議家長按時在嬰兒出生滿5至8個月內施打,並密切觀察接種後的反應,有異常情況應儘速就醫,確保孩子健康與安全。

更多鏡週刊報導
「立法獨裁,即將來臨」 呂秋遠砲轟藍營籲公民集結抗議
國民黨強推3修法惹議 朱立倫稱「依民意需求、公平正義」不會退縮
普丁鐵粉「烏克蘭芭蕾壞男孩」突宣布離俄 稱靈魂迷失「不清楚將前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