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自己睡VS跟父母同睡」哪個好?研究揭「這樣睡」減輕86%壓力

身為父母都在意寶寶的睡眠狀態,這不斷關乎寶寶本身的健康狀態,也和爸媽的睡眠情況大有關連。有的人喜歡與寶寶同睡,但有的人卻認為應該及早讓寶寶習慣單獨睡覺,甚至睡在另外的房間,就像西方社會的常態。但科學對這些睡眠安排有何看法呢?




雖然大量研究表明,嬰兒的生理機能尚未成熟,需要與母親密切接觸才能調節其身心,但人們對睡眠安排與嬰兒生理機能的影響所知甚少。



該和寶寶一起睡還分開睡?

一項研究由研究人員測量了嬰兒的自主神經系統狀態的生理指標,例如心率變異性(HRV)和心跳間隔(IBI),在3種不同睡眠環境下的比較,分別是以下3種:和寶寶一起睡;一起睡,但相隔超過手臂長度的距離;單獨在另外房間睡。嬰兒年齡在1至3個月大之間。

研究結果顯示,第1種與母親同睡的嬰兒生理處於最高的平靜狀態,心跳間隔最長。第2種的嬰兒心跳間隔值處於中間值,而獨睡者的心跳間隔值短,這表明母嬰分離造成的生理壓力較大。

此外,在相同的睡眠條件下,共同睡眠者的心率變異性都明顯高於單獨睡眠者。研究人員表示,同睡者的調節能力非常好,因此他們不會對睡眠條件的變化做出壓力反應。

第2項研究更仔細地研究了母嬰分離對新生兒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測量了新生兒在與母親皮膚接觸,或在母親床邊的搖籃中睡覺時的心率變異性。結果令人震驚:與母親分離的新生兒的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壓力的跡象)增加了176%,而安靜睡眠(最具恢復性的睡眠類型)則減少了86%。

為什麼與母親的親近似乎如此重要?嬰兒在進化上並不是適合獨自睡覺。縱觀人類歷史,親子共同睡眠一直是一種常態,讓嬰兒能夠與母親保持密切接觸,以獲得調節、溫暖和保護。研究表明,皮膚接觸可以調節嬰兒的體溫、降低皮質醇的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並改善睡眠模式。相反,單獨睡覺可能會破壞這些自然調節機制,導致壓力和未來自我調節的效率降低。



人類本來天生就是和寶寶一起睡

綜合以上的研究,讓人了解讓小嬰兒單獨睡覺,這種植根於現代獨立觀念的做法,對於仍然依賴外部支持來調節身體和情緒的他們來說,並不理想。研究的結果也讓大家了解,對於我們如何看待嬰兒睡眠和養育子女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單獨睡眠似乎可以培養獨立性,但重要的是要考慮嬰兒在生命最初幾年的發育需求。嬰兒及其生理機能需要照顧者的密切陪伴,這包括在睡眠期間。

我們不應該專注於「教導」嬰兒單獨睡覺,而應該優先考慮在這個關鍵時期減輕壓力、促進聯繫和支持最佳生理發展的做法。

雖然每個家庭的睡眠安排會因文化、個人和安全考慮而有所不同,但很明顯,嬰兒會從照顧者的舒適陪伴中受益。靠近照顧者(包括在睡眠期間)可以促進嬰兒更好的發育結果並減輕壓力——這不僅對嬰兒期有益,而且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好處。

寶寶在與母親共睡時,因為能夠不斷地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安全感,有助於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發展。這種身體接觸對於寶寶建立安全依附非常重要,並可能促進他們未來的社會交往能力。



和寶寶一起睡,一定要注意安全

媽媽和寶寶一起睡覺的做法在近年來引起不少討論,這個做法需要注意安全準則,以避免潛在的風險。例如,不要和寶寶一起擠在一張狹窄的床上;注意不讓柔軟的枕頭、厚重的被子覆蓋寶寶臉部;媽媽不應該在極度疲倦或服用影響意識的藥物時與寶寶共睡。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為:該和寶寶一起睡還是分開睡?看兩項研究的結果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嬰幼兒呼吸困難怎判斷?兒科醫:出現「4危險徵兆」趕快送醫
張學友染RSV!醫揭「1風險」成人跟嬰幼兒最不同:死亡率恐倍增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寶寶「自己睡VS跟父母同睡」哪個好?研究揭「這樣睡」減輕86%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