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登太行雪滿山 ——內卷激盪下 2025中國考研瀰漫悲情
【引言】388萬人參與的2025年中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日前落幕。經濟下行、哀嚎遍地背景下,今年的考研瀰漫著一片悲情。考研在內卷滿天的中國,已經成為高考延長賽。很多大學開啟溫馨點歌模式來為考生打氣;很多年輕考生用「一研為定」來勉勵自己。中國大陸以外的人難以想像考研的激烈性和殘酷性。雖然,考研人數一年比一年下降,但試卷卻一年比一年難、一年比一年機械化。另一方面,北京方面開始將考研逐步改為西方式的申請制,但社會卻反應冷淡。年輕大學生出路在何方、前途在何方,拷問著這個國家的良知。
悲情的《一路生花》:宛如高考延長賽 內卷引爆「土洋對立」
每年冬天,中國大陸會有數百萬人參加年度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這個考試簡稱考研。外人難以想像:不論你是考北大中文系,還是重慶大學化學系,英語、政治這兩科是全國統考。專業課部分多由學校出題,但也有很多專業是全國統考,例如醫學專業的西醫綜合科。理工科考生還會碰上死亡科目高等數學。總之,考研把「全國一盤棋」的中國特色,活生生演化成「全國一張卷」。由於考研在冬季,加上競爭殘酷激烈,這幾年尤為突出,很多大陸網友用李白的「將登太行雪滿山」來形容今年考研,可謂是無比悲情。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大陸很多大學圖書館,在考研前的最後一天閉館時,在圖書館廣播中播放了流行歌曲《一路生花》,有的甚至把學校合唱團都請了出來,為即將走上考研考場的學生助威鼓勁。很多年輕考生在那一刻落下了眼淚。這種在嚴寒冬季的奮鬥真的很暖心,卻也很悲情。
《一路生花》的旋律再動人,並不能夠融化嚴酷寒冬的現實。因為考研大軍面對的不僅是氣象的嚴寒,更有社會經濟情勢的嚴寒。今天的中國,究竟是誰在考研?實際上,近十年在中國城市階層中,家庭稍有條件的,都是將子女送往境外留學,歐美各國幾乎最大的留學群體,都是來自中國。留在中國考研的,往往是農村家庭或條件一般的學生。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可能性去外面深造,只能走考研這個獨木橋。本土的碩士研究生一屆接著一屆畢業,造成了大量的待就業群體。而他們,又和當初避開考研的海外留學大軍,形成對立和衝突。
這幾年,中國互聯網上瀰漫一股對海外碩博士的貶損聲音,認為海外碩士、博士學歷不如中國本土。中國的碩士要讀3年甚至更久,所以更有含金量。這聽起來其實很匪夷所思。因為雖然海外碩士很多是一年制或兩年制,但是海外的學歷過程專著於專業課,沒有政治、外語這些課程佔據時間,所以其充實程度並不亞於中國考研碩士。特別是海外名校碩士文憑,更是具有厚重的含金量。然而,由於土碩士、洋碩士聚集在一起競爭大公司職位、競爭公務員編制,於是就出現了互相潑糞、互相詆毀的現象。這狀態,很類似晚清科舉生和學堂生的對立。這是非常悲劇的人民內部互害。原因只有一個:內卷嚴重,社會資源僧多粥少。筆者其實很能理解中國本土考研碩士們的心境:他們出身貧寒,憑藉自己努力在寒冬中考上研究生,花了3年甚至更久時間畢業,但畢業時卻發現,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從海外1到2年就拿到文憑回來。這種「卷完學歷卷職場」的悲傷,令人哀歎。
英語作文題 凸顯中國步入文化保守
考研英語是整個考研中最為拉分和體現學生素質的科目。中國的考研英語不要說是中國考生,就算是英語國家的人來考,也絕對考死你。筆者曾經和一個英國朋友交流過某次考研英語的閱讀理解。他看了半天,文章倒是一下子就看懂了,但做題時卻皺眉頭。每一題,他都要看半天,要麼是覺得ABCD都不對,要麼是覺得ABCD都對。但答案只有一個,活路也只有一條。只要他下筆選,就絕對選錯。最後是一篇閱讀理解中的5道選擇題,他全錯。這真是妥妥的中國實力、滿滿的中國自信。
考研英語的閱讀理解,很多文章選自西方經典期刊讀物,例如《經濟學人》等。但筆者認為,最能體現出題者思維甚至整個中國時代風貌的,是英語作文。考研英語有兩篇作文,一篇是小作文,往往是寫個通知或留言。這比較簡單。拉開分數差距的是大作文。這幾年的考研英語大作文,題目都比較遠離思想性,而是很生活化、應用化,甚至走向傳統。比如今年,英語作文主題是每百戶居民耐用消費品的使用率,探討洗衣機、電冰箱和空調的普及。上一年,作文是探討路邊公園與城市人口。再之前是探討龍舟比賽和傳統文化。再更早一年是談城市快遞業務。
不過,如果你查閱更早年份的中國考研英語試卷,會發現作文題目並不是這個風格。2009年作文題目是網絡的遠與近,探討互聯網對人際關係的改變。2010年考研英語是從儒學、後現代、莎士比亞、武術功夫等角度入手,探討如何讓文化火鍋又好看、又好吃。當然,那一年,很多人不會寫火鍋這個詞的英語。2011年是探討環保問題與公民素養。2012年作文主題是——全完了VS還好剩下一點:如何面對挫折。更早的2006年,作文題目是如何看待追星與偶像崇拜。
我們明顯感受到了一種變化。早期的中國考研英語作文,非常注重對學生思辨能力、思考社會和批判社會眼界的考查,也非常注重對多元文化意識的培養。那個時候的考研英語,是將英語作為一種掌握和學習西方文化的鑰匙和橋樑,是一種價值觀載體。但如今,考研英語的作文題目卻反映出一種趨勢,就是如何用英語說好身邊的故事、說好傳統文化的故事、向外國人說好中國故事。英語變成了沒有西方文化內涵支撐的一種工具。從價值到工具,考研英語作文題目的轉變,又何嘗不是英語在中國社會地位改變的寫照呢?這是中國社會邁入文化保守的一個明顯信號。
改申請制 只會造成社會更大不公
筆者曾在不止一篇文章中引用大陸網民留言談到:所謂內卷,本質是社會的不公,是有人拿走了100個饅頭中的99個,然後對等待分饅頭的100個人說——我們分饅頭的人太多了。卷完高考卷考研、卷完考研卷職場,內卷不僅僅是過度和殘酷的競爭,更破壞了人與人的關係,讓社會在激烈競爭中充斥戾氣。這一切的根源,是並不公平的社會政治、經濟資源分配方式,而絕非年輕人不努力。
這兩年,中國考研人數逐漸下降,今年考研人數比去年少了50多萬;比前年少了80多萬。但388萬這個數字,仍然非常龐大。而且,一個值得警覺的現象是,考研人數下降,但報考公務員人數卻一年比一年多。經濟不好,人人都要有一個鐵飯碗。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開始向研究生入學申請制方向進行改革。這是完全學習歐美的模式。然而,筆者卻認為,這種做法,表面上看可以讓考生們同時申請多個學校,多一些入學機會,但實際上卻滋生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沒有錯,考研很殘酷、很內卷、競爭很激烈,但這是目前平民階層學生最公平的道路。如果改成申請制,後果將會非常嚴重。在人脈關係、請客送禮、腐敗不公的催動下,平民家庭的孩子將失去入讀研究生的機會,這些機會將被有錢有勢的人拿走。而且,普通大學的學生,將失去到重點大學入讀研究生的機會。申請制的主導權變成各個學校、各個院系後,透明化、公開化程度將大幅度降低。如此一來,普通學生,只能是入學申請中比賽中的陪跑者。這只會造成社會內卷之後更加嚴重的對立和仇視,只會造成更大的不公。
將登太行雪滿山:中國青年人的真考驗是社會不公
將登太行雪滿山,中國青年人的前路的確很坎坷。看到一個個年輕學子在嚴冬中於圖書館伏案讀書,拿著英文單詞書在早晨中背誦,筆者很是傷感,也很是心疼。筆者也回想起自己當年拿著單詞書背英語的日子。考研是一道坎,但這只是他們一個又一個人生柵欄中的一小個而已,卻是跨越得如此艱難。
很多人說,今年的考研政治、考研英語很難。筆者跟一位大學老師略略探討了考研政治,這位老師11道考研政治選擇題,只錯了1個。他說,他能做對這些題目很簡單,因為他真的是掌握了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論,也熟讀歷史唯物主義。而今日的中國青年學生,一方面在社會生活中忙於前途、奔波三餐和學業,無暇理會意識形態。但決定他們前途的那一張考卷,又恰恰是意識形態。生活的去政治化,和敲門磚的政治化,讓他們過得很辛苦。
進一步說,中國青年人面臨的最大考驗,並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並不公平的社會環境。如果一個社會,能力創造不了資本,只有權力和金錢才能創造資本,那麼這個社會的青年人哪怕十年寒窗,得到的也只是骨頭渣,甚至連一口湯也沒有。那麼,他們今天有多努力考試,明日對社會不公的失望和憤怒,就會有多大。
作者》徐全 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新聞評論人。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釣魚臺到底是誰的?揭開釣魚臺爭議的歷史面紗(下)
釣魚臺到底是誰的?揭開釣魚臺爭議的歷史面紗(上)
陳光誠:任何阻止共產專制機器運轉的力量都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