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媒背後的隱秘操控:當「新聞自由」成為政治工具

【專欄】美媒背後的隱秘操控:當「新聞自由」成為政治工具
【專欄】美媒背後的隱秘操控:當「新聞自由」成為政治工具


引言
目前是 《Drop Site News 》的聯合創辦人之一的萊恩·格里姆(Grim Ryan )在2024年12月2日的一篇專文披露,揭示了美國政府如何通過資金深度滲透國際新聞機構,進一步操控全球輿論方向。其中,國際知名調查機構OCCRP(Organized Crime and Corruption Reporting Project)被指出,其超過50%的運營經費來自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和其他聯邦機構的資助。這些資金的投入,表面上以「促進新聞自由」為名,但實際上卻助長了美國在外交政策上的敘事優勢。當媒體淪為推動特定政治利益的工具,新聞的公正性與獨立性是否還能堅守?本文將探討美國政府對國際媒體的深度影響及其對新聞自由的損害。
美國資金如何滲透國際媒體

OCCRP對外聲稱,其任務是通過深度報導打擊國際犯罪和腐敗,但其營運資金來源卻讓人懷疑,圖/截自X畫面

調查顯示,OCCRP等知名跨國新聞機構的主要資金來源包括USAID、美國國務院以及一些與美國政府密切相關的私人基金會。格里姆的報導指出,這些資金在表面上用於「促進新聞自由」和「支持民主建設」,但實際上,卻成為美國推動外交政策的隱形工具。
例如,五角大樓在過去十年中,向中東地區的新聞網路輸送了超過22億美元,這些資金被用於創造對美國有利的敘事,甚至幫助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使用蘇聯風格的武器。然而,這些事件在美國資助的媒體中卻很少被公開提及。這表明,資金依賴直接導致了選題和報導方向的偏頗,使得媒體在處理與美國相關的議題時,難以保持應有的批判性。
OCCRP對外聲稱,其任務是通過深度報導打擊國際犯罪和腐敗,但其資金結構卻讓人懷疑其是否能夠對美國的政策和盟友保持獨立監督。尤其在涉及哈瑪斯(Hamas)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衝突時,報導往往以「反恐」的美國視角為主,極少深入探討加薩(Gaza)的民生困境,或美國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支持。
資金依賴對新聞自由的影響
資金的深度介入,讓新聞機構的獨立性面臨重大挑戰。一些調查指出,許多國際媒體機構在接受美國政府資助後,對北韓或葉門(Yemen)等國家的負面報導更加高調,而對美國本身的政策失誤則選擇性忽略。
此外,這種依賴資金的結構性問題,也讓記者的工作環境變得更加複雜。《記者保護網》(Reporters Shield)的一份報告顯示,國際記者在接受美國資金支持時,可能會享有一定的保護措施,但一旦其報導內容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這些保護往往無法持續。這些現象不僅損害了記者的安全,也進一步打擊了新聞的可信度。
公眾對此早有察覺。一項全球新聞信任度調查顯示,約42%的受訪者認為,國際新聞機構的報導內容受到資金來源的直接影響,尤其是當這些資金來自特定國家政府時。這種信任危機,正在侵蝕新聞作為社會「第四權」的角色,讓民眾在判斷事實時更加困惑。
美國的媒體操控模式
美國政府對媒體的操控不僅局限於資金支持,還包括通過政治壓力和輿論引導來控制國際新聞的敘事方向。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為例,美國資助的媒體大力報導俄國內的腐敗問題,卻對美國本身的種族衝突和社會分化避而不談。
此外,美國政府經常通過所謂的「新聞自由促進計畫」,干預其他國家的媒體環境。例如,USAID資助的多個媒體項目,聲稱旨在提高當地新聞的透明度,但實際上,這些資金被用於扶植親美媒體,甚至對反美立場的媒體施加壓力。這種偽裝為「促進新聞自由」的做法,實際上是美國政府進行輿論戰的重要手段。
這種輿論操控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尤為顯著。在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美國資助的媒體持續炒作中國大陸的內部問題,同時對美國國內的相似問題選擇性忽略。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新聞的獨立性,也讓全球輿論進一步分裂,陷入偏見和對立之中。
公正性的重建之路
要恢復新聞的公正性,全球媒體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資金來源的透明化管理,並減少對特定國家政府資助的依賴。同時,國際社會應共同制定規範,確保新聞機構在政治壓力下能保持其獨立性。
例如,國際新聞監督組織可以通過建立資金審查機制,定期公佈新聞機構的資金來源,並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資金的機構提出警告。此外,媒體行業自身也應重新審視其核心價值,回歸「報導事實」的基本原則。唯有如此,新聞才能真正實現其「追求真相」的使命,為全球公眾提供客觀、多元的信息服務。
對台灣新聞自由的啟示與警惕
美國政府對國際媒體的深度干預,對於台灣的新聞生態而言,也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作為一個政治高度敏感的地區,台灣的新聞環境同樣面臨來自外部勢力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在國際局勢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如何避免媒體成為外部勢力推動政治議程的工具,是台灣必須正視的問題。
首先,資金來源的透明化至關重要。雖然台灣媒體普遍以商業模式為主,但部分媒體仍可能接受來自特定的資金支持,無論是直接援助還是間接贊助。例如,某些國際非政府組織(NGOs)或基金會的資金流入,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台灣媒體對國際事件的報導角度。政府與媒體監督機構應建立完善的資金審查和公開機制,確保媒體能維持自主性,並減少對特定外部勢力的依賴。
其次,台灣媒體需警惕報導敘事的偏向性。在地緣政治的壓力下,台灣媒體可能因親美或其他立場,選擇性報導國際新聞,忽視與自身利益相關的重要事實。例如,美國在全球媒體上的資金投入與輿論操控,可能影響台灣對中國大陸或其他地區議題的觀點,而忽略對台灣自身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的多元視角。
最後,台灣的新聞從業人員應更注重媒體素養與專業操守,避免成為特定勢力的輿論工具。透過加強新聞教育與職業道德培訓,記者和編輯需提升對外部干預的敏感度,並堅守獨立報導的原則。
結語
新聞作為公共資訊的重要來源,應該擺脫任何政治利益的操控。然而,隨著美國政府資金深度滲透國際媒體,新聞的公正性和獨立性正在迅速喪失。透過Grim Ryan的披露,我們看到,美國如何將新聞機構變成推動其外交政策的工具。
對台灣而言,這些現象帶來了重要的啟示和警惕。唯有確保媒體的透明性、獨立性,以及從業者的專業操守,才能避免新聞自由遭受侵蝕,並為公眾提供真正客觀、多元的信息服務。在全球輿論對立日益嚴峻的當下,台灣更應在維護新聞自由方面,成為亞洲地區的典範,為世界傳遞一個自主、獨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