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屋毅訪華:為應對特朗普,習近平和石破茂或尋求「破冰」
日本新任外務大臣岩屋毅計劃12月25日訪問中國,外界將其視作中日改善雙邊關係的開始。這一天距離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85天。
巧合的是,1972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推動中日關係正常化,走過相似的歷程——田中角榮7月上任,8月派遣外相大平正芳訪華,9月29日兩國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宣佈恢復外交關係,這一天距離田中角榮上任,正好過去85天。
石破茂在剛出版的自傳《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一書中自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弟子,對1972年田中角榮推動日中邦交正常化十份肯定推崇,並在書中屢次強調中國對日本的重要性。
但與52年前不同的是美國對華態度與國際環境。不到一個月後,對華敵意頗深的特朗普將再次就任美國總統。
半個世紀的波折
香港中文大學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講師堀內徹(Toru Horiuchi)將1972年建立外交關係後的20年形容為「黃金時代」——兩國在多個政策領域開始廣泛合作。但兩國關係改善的實質還是受到冷戰的驅動,即針對蘇聯進行戰略合作,這種黃金時代持續到了1990年代中期。
「但冷戰結束後,(中日)共同敵人消失,那些在冷戰期間被壓制的問題開始逐漸浮出水面。」堀內徹向BBC中文表示,從戰略上看,日本和中國之間發生了權力轉移,正如中國所說的「一山不容二虎」,兩國的關係緊張,本質上是結構性的。
2012年的夏天開始,中日矛盾快速爆發,經歷了保釣、釣魚島國有化、中國反日遊行示威以及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多起事件。
2020年4月,經過「政冷經熱」的八年,原本到了兩國醖釀修復關係的重要時刻——習近平原定於這個「櫻花盛開時」訪日。但是新冠疫情來襲,訪問推遲,即便如此,日本方面還在一直進行努力,比如在援華口罩上寫上詩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再比如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團用中文演唱中國國歌,為武漢加油等。
不過最終這次關係回暖的契機先後被多個事件所破壞——中國被曝「新疆教育營」,日本通過決議表達關注,引發中方反彈;安倍晉三辭職和遇刺;日本核廢水排放;日本接連換下兩任首相;在中國發生多起針對日本學童的襲擊事件。
堀內徹評價這段時間,除了結構性壓力外,兩國的國內政治因素也可能加劇了緊張局勢。兩國民族主義情緒都有所上升,「這對領導人來說可能在政治上是有利的」。
石破茂如何「破冰」?
10月1日,日本再迎來新首相——石破茂。穩住首相之位後,他赴南美參加APEC和G20兩場峰會,並與習近平會談,討論了重啓日本水產品輸入中國,以及中國的軍事活動等問題。
與此同時發生了兩件事——今年9月20日中日雙方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中國發生多起殺害日本學童事件。
石破茂和習近平會面時均表示希望建立一個「建設性和穩定」的雙邊關係,以應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局勢。
此外,石破茂今年八月訪問台灣與總統賴清德會面,當他在台北被外界問及若台灣遭到武力攻擊入侵,日本該如何應對,石破茂並沒有如他的自民黨前輩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等人一樣公開表示支持台灣。
這些積極的信號,使輿論浮現一種觀點——石破茂是否會像他的政治導師田中角榮一樣,再次「破冰」,修復中日關係。
堀內徹認為,石破茂是在應對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同時尋求經濟利益並降低風險。
「中日之間的力量平衡已經向中國傾斜,」堀內徹認為,中國可能並不感到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進行重大妥協的迫切需要。中國的首要任務是美國。日本也知道,中國在這些問題上沒有強烈的讓步動機。
「中日間始終重要的因素是美國」
「中日間始終重要的因素是美國,」堀內徹稱,不應對當前中日雙邊關係改善抱有過高期望。
特朗普當選之後,石破茂與其通過電話進行了簡短交流,並達成了盡快舉行面對面會談的共識。
特朗普時代,中日關係的發展其實喜憂參半,堀內徹分析:憂的地方在於,特朗普將對中國施加多種不同類型的壓力,並期望日本以類似方式跟隨。由於日本通常會跟隨美國,這可能會加劇中日關係惡化。喜的地方在於,中日兩國的領導人為了應對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更有願望改善兩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