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恫嚇盟友 中俄伺機而動

川普果然是川普,尚未就任美國總統就演出驚悚劇。他近期連串極具針對性的發言,從買加拿大到不惜動用武力取得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還揚言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洲灣」,不禁令人懷疑:誰才是他心中的真正敵人?怎麼還沒進白宮,就先對盟友下重手?

雖說美國真動手的機率低,咸認這是川普亟欲各國臣服的恫嚇手段,最後卻可能弄巧成拙。川普第一任期的國安顧問波頓就點明,武力強取格陵蘭,「恐合理化習近平和普丁的擴張野心」。再加上外媒報導川普心腹、世界首富馬斯克積極介入部分歐洲國家內政,勢將加深西方民主國家與美國的嫌隙。

應該說,多數傳統盟國樂意與美國合作,但絕非是在川普的專斷獨行下進行。更重要的是,當馬斯克高談闊論,甚至意圖公然干預歐洲政治時,並非所有國家都願意默默吞下去,丹麥、挪威以及英國等,都駁斥此等無理言行。

保守派傾向的《紐約郵報》近日就賦予川普主義新詮釋,取其名的首個字母與「門羅主義」結合成「唐羅主義」(Donroe Doctrine),亦即恢復美國在西半球不可撼動的帝國霸業,嚇阻足以威脅美國的任何潛在敵對勢力。然而,川普無差別地以提高關稅方式恫嚇各國,尚未就任先向盟友動手,才是造成各國焦慮感上升的主因。

事實上,有了前次經驗,多國政府其實都把焦點擺在關注川普的實際行為,而不是他說的話。即便如此,各國仍擔憂這種浮誇甚至是虛張聲勢的言行是否代表了未來4年的美國政策走向,抑或是要打造以川普為中心的全新對外互動模式,放棄過往的對等同盟關係。

美國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今年初發布2025風險評估報告,其中3項十大風險都跟川普有關,包括唐規則、美中決裂、川普經濟學。該報告就點出,當川普沒有意願繼續(或消極)領導現行國際體系時,將導致國際社會重返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導致地緣政治更加不穩。當然,川普的孤立主義傾向也可能鼓勵習近平和普丁採取更冒險策略擴大勢力版圖。

各國皆能理解川普亟欲優先照顧美國利益的想法,唯不能苟同他動輒把關稅當成脅迫各國就範的作法。基本上,拜登政府在過去4年推進的民主同盟已逐漸成形,也頗獲好評,多半認為各國應維持與習近平和普丁的對話管道,避免回到壁壘分明的冷戰對抗。現在,拜登將交棒給川普,他是否願意延續現有同盟機制,還是打掉重練,不僅中共及俄羅斯都在研擬應對之策,各國也無不預作準備,寄望將驚奇和風險降到最低。(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