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反守為攻(一)格陵蘭的併購外交

不管你喜不喜歡川普的處事作風也好。無可否認,他的不按常規的出牌手法,跟表裡如一的「 MAGA 」思想,也許會是西方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對抗極權體制的一個有效方法。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就先後揚言要打格陵蘭、巴拿馬運河、沖繩,甚至加拿大的主意。大眾在議論紛紛,嘲笑他異想天開,想法瘋狂。丹麥、巴拿馬政府等各國更表明立場,直指不可能。

這一些動作背後,其實想法只有一個:防止中俄滲透到美國的後花園。

中俄一直想盡辦法在世界各地進行滲透,除了我們所知道干預西方的選舉、以商業行為去影響西方民主國家外。在美國等西方大國的周邊小國也是他們多年來統戰計劃的一部份。

格陵蘭是丹麥的領土,丹麥以自治方式作管治。早於二戰後,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曾經對這片土地產生興趣。畢竟在二戰後,各國都明白現代戰爭,制空權比制海權更為重要。

而格陵蘭的地理位置正處在美洲與歐洲的最短飛行路線當中。歐洲各國因二戰而國力日衰。同時又要面對日益擴張的蘇俄,身為西方巨頭的美國,擁有飛抵歐洲最短飛行路線的領空權,可以說是對整個西方陣營一個多贏局面。

杜魯門當時向丹麥提出:以 1 億美元等值的黃金,以及一塊位於阿拉斯加的油田交換格陵蘭。

這樣既可讓蘇俄西擴的行動有所顧忌,同時擁有阿拉斯加的美國,又可以防止白令海峽田嚴冬,海水結冰,對蘇俄陸軍東張的行動有所防備。(白令海峽為連接美國的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的海峽,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因嚴寒關係,冰層可達兩公尺厚,足以讓坦克等重型軍事武器從陸路通過。)

最後,因為丹麥拒絕,而且受到國內外輿論影響,不了了之。

但格陵蘭對美國的重要性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冷戰時期,美軍於格陵蘭設立太空基地,以作為飛彈防禦,以及進行太空監視等任務,以監視蘇俄的一舉一動。

格陵蘭不只土地範圍大,而且,天然資源多。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沃。過去因氣候問題,開發成本、技術難度等各種因素令資源未有被開採。近十年,由於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令格陵蘭開始受到多國青睞,不只是美、俄,就連中國都希望來分一杯羹。

當一個身處美歐最短飛行路線的世界第一大島,建有美國美軍高科技的太空軍事基地被敵對勢力的中俄虎視眈眈。要免除後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整片土地收歸國有。

用這一種「併購收買」的商業模式去處理,應該是最有效率跟合邏輯,不是用武力,又或是滲透,起碼目標非常明確。只是用商業行為去處理國防交外,在傳統知識份子想法裡, 又或是觀感上,覺得怪怪而已。

作者》張寧  香港青年,反送中後來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川普稱有信心與中國達成協議 防止台灣遭到入侵
以哈停火 但中東和平仍充滿變數
胡歌加入的民盟,還有5個沒平反的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