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保護費 爭取友台派議價

川普確定重返白宮,近日公布的國安團隊也以抗中鷹派為要角,台海未來的情勢恐不平靜。雖然最新民調顯示,超過5成的台灣民眾並不認同付保護費給美國來換取安全,但賴政府未來增加國防預算向美軍購已是必然的趨勢,我方只能盡量藉由友台的川普內閣成員和議員爭取議價空間,讓軍費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並買到我們所需的武器裝備。

在美國大選前,前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建議,台灣應考慮將國防支出至少增加到GDP的5%。而川普則在專訪中指出,台灣應該向美國繳交保護費,甚至認為台灣國防預算應提高到GDP的10%。川普似非信口開河,因為他道出台灣地緣政治上的困境,距離美國太遠,距離中國太近,使「台灣的情況很棘手」。

賴政府似已感受到美國政府未來要求我增加國防預算的壓力。但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15日發表的民調顯示,針對「為防止中共武力犯台,台灣付費換取美國防衛台灣」,有51.4%的台灣民眾表示不同意。

客觀來說,即使是全世界軍費規模排名前15的國家中,軍費超過GDP3%的國家也很少,美國有超過,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超過5%,交戰中的烏克蘭則超過10%,但這些國家不是正在戰爭,就是正在介入區域衝突,與當前台灣的狀況存在很大的差異,硬是套用,有其不合理之處。

另日前《金融時報》報導,台灣為向川普證明抵抗中國的決心,擬向美方購買總值超過150億美元的武器,不過此則報導有以下疑點:一、目前仍是拜登政府執政時期,賴政府此時就對著川普提出清單,並不合理。二、我國對美軍購向來以美國主動為主,而這則報導指出的採購方向並不符合美國保台的戰略規畫─「城鎮戰」。三、國防部長顧立雄已表示,現階段並未提出清單給美方或是未來的川普政府。因此此報導放風向球的成分較大,恐非事實。

未來川普上台後,不論美方要求我軍費的GDP占比為何,賴政府增加軍事預算是必然的趨勢,我方很難有主動權。不過川普的內閣人事逐步到位,包括由友台參議員盧比歐擔任國務卿,對我方較有利。儘管從川普過往行徑來看,他不太容許幕僚左右他的想法,不過「建制派」政治人物預料仍能對他產生一定的體系性約制及決策影響,因此對賴政府而言,儘管遭遇一個「不確定性」高的美國總統,仍應積極接觸這些即將上任的友台人士。

此外,美國國會的友台程度超越黨派,從國會自主的角度來看,我對美國國會的外交工作,在未來4年的角色可能會更加凸顯。(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