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特朗普上台後 台灣有何命運?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習近平給特朗普劃的紅線”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盡管特朗普很在乎自己的硬漢強人形象,但是他卻有一個弱點會被中國利用:不願意見到戰爭。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秘魯APEC會議期間到底和拜登總統談了些什麼,其實不太重要。因為眾所周知,特朗普並不怎麼覺得自己有必要遵守前任總統的許諾。比如,他現在提名一名石油公司高管出任能源部長,白宮將再次調低氣候保護的優先級。這也讓歐洲人想起來:該領域也存在著競爭。現在,哪怕靠和中國合作,歐洲也無法阻止氣候變化。”

“習近平說得沒錯,中美關系在拜登總統的四年任期中經歷了高低起伏,但總體穩定。在最理想情況下,中美關系接下來會保持現狀。但現在特朗普的執政團隊已經成型,其負責外交的成員都是持強硬對華立場。而且,關稅戰也經常會引發政治動蕩。”

“盡管特朗普有意展示強人形象,卻有著一個弱點:不願意進行戰爭。這一點可能對習近平有利。現在,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給特朗普劃了一條紅線。其實這條紅線可能一直都是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行動邊界。所以,特朗普不太可能會讓美國滑入一場與另一個核大國的軍事沖突。”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經濟周刊》以“中國想要如何悄悄地控制台灣”為題,刊發了旅居台灣的德國漢學家Stephan Thome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認為,北京可能不會采用軍事手段直接武力攻台,而是會用其他的灰色手段慢慢蠶食台灣。

文章注意到,中國海警正在慢慢擴大其在台海水域的執法權,而其海軍只是為海警船提供保護、在一旁起輔助作用。作者擔心,北京根本不需要完全封鎖台灣,只需要靠海警不時干擾台海的貿易船只,就能讓台灣面臨巨大的壓力;同時,中國還可能派遣軍艦、軍機不斷越過海峽中線,並且通過定向制裁、網絡攻擊等手段制造更多的混亂。

“這一戰略的詭異之處在於,它是小步推進的。通過看上去很微小的變化,北京能夠構造一種新常態,人們要在事後才會意識到由量變引發了質變。比如長期以來被當作兩岸非正式邊界的海峽中線,已經在過去兩三年間被中國漸漸蠶食。”

作者認為,今後幾年,北京采取這種戰略的可能性將越來越高,而台灣盟友的處境則會越來越難。“要是美軍派出軍艦,就會讓華盛頓看起來是自己主動挑起了升級。但要是美國放任中國海警行動,北京又會感覺受到了鼓舞,甚至會進一步考慮封鎖台灣。要是屆時美國想對封鎖台灣的行動做出回應,就必須先要有對華開戰的准備。換而言之:北京的每一小步,都能讓美國繼續觀望或者堅決回應的成本急劇升高。”

“要想回擊這一戰略,只能靠美國團結盡可能多的國家共同阻擋中國。屆時,中國就會擔心自己的行動導致陷入不利的地區環境。因為除了俄羅斯、朝鮮之外,所有鄰國都絕對不願意見到台灣被北京控制,而是會更加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然而,要想構建這樣的戰略同盟,也需要投資;特朗普卻沒有這樣的意願,因為他把國際關系簡化為雙邊貿易。”

“所以,中國押注於兩個趨勢:首先,特朗普將延續其第一任期內的破壞同盟的政策,而歐洲將被迫尋求更大的戰略自主權,這正是中國長期以來想見到的。按照中國的算計,這也會導致歐盟顧此失彼。其實,即使只需要關注烏克蘭問題,歐盟已經不堪重負;那麼在台海問題上,只要沒有達到武裝入侵的程度,歐盟就會認為是和平的。歐洲人最關心的一點就是自己什麼都不需要做。習近平很可能就會檢驗西方究竟癱瘓到了什麼程度,以及中國究竟因此獲得了哪些新的行動空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