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東看到紫牛

1頭紫色的牛出現在一堆黑白相間的乳牛之中,肯定會吸引眾人目光,成為口耳相傳的焦點。「紫牛理論」是知名的行銷理論,紫牛代表的就是稀有和獨特性。但在這個生產過剩、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人都知道要成為紫牛,想成為紫牛,反倒忘了為什麼要成為紫牛?到底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根據最近報導,地震後的花蓮訂房率全國最低,疫情後的墾丁旅遊人次亦創下40年以來新低,反觀地理位置居中的台東觀光卻能在逆勢中一片欣欣向榮,為什麼?我認為是因為台東找到了「慢經濟」這頭紫牛。

想當年我說要推動慢經濟時,還受到不少議員質疑「你覺得台東還不夠慢嗎?」其實慢經濟是我對台東深刻調研的成果,以行政效率的「快」,打造生活態度的「慢」,創造讓在地人感受幸福感的生活,施政沿著這條內在思路對外延伸,觀光行銷便順勢而生。

不必仰望別人,做自己就很有魅力,明確了市場定位,台東的慢成為無可取代的品牌,諸如在池上廣袤的金色稻浪中唱歌的場景、在杉原海灣聽海濤夜覽群星的浪漫、還有慢食節等,不斷吸引喜歡慢生活的「少數人」每年重回台東。

就像選擇喝Evian礦泉水的人,其他的水是不喝的。我們不追求「百萬人來一次」的喧囂,更希望台東成為讓「一萬人來百次」的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