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強化社會韌性 慎防AI認知作戰分化團結
◎董慧明
烏俄戰爭期間,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扮演雙方攻防的關鍵角色,也讓各界體認國家安全與人權保障必須均衡的重要性。其中,俄羅斯利用AI認知作戰戰法試圖削弱烏克蘭軍民士氣的手段殊值省思。審視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10月發布《烏俄戰爭中的先進技術:民主、人權面臨的風險》研究報告顯示,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已投入超過90億美元用於數位平臺宣傳,並在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更廣泛地運用AI技術製造錯假敘事,企圖瓦解烏國內部團結。
人工智慧、深偽技術與社群媒體已成俄羅斯傳散錯假訊息、滲透分化的利器,其規模、強度也遠遠超過傳統的宣傳戰。解析俄羅斯AI認知作戰操作,主要聚焦烏國強制動員、國會議員貪腐及軍事指揮官受賄這三大敘事主軸。透過社群媒體散布AI生成的影片與文章,描繪烏克蘭強制徵召平民入伍舉措,引發民眾對政府的怨言不滿。與此同時,俄羅斯藉放大、捏造烏國政治人物貪腐事件,讓民眾心生「為何而戰」疑慮。此外,透過擴散烏國軍官受賄不實訊息,意圖損害軍隊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以AI生成的內容往往因具有高度說服力,一般民眾難辨真假。更令人憂心的是,俄羅斯運用深偽技術,製作烏克蘭政治人物、高階將領的不實影片。包括2022年偽造總統澤倫斯基宣布投降影片、2023年再偽造烏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呼籲政變的影片。儘管這些不實訊息很快就被揭穿,仍在烏國社會製造了混亂。
研究發現,即使錯假訊息已被澄清,民眾仍會受到深偽內容的殘餘效應影響,對日後官方發布的訊息產生質疑。從烏克蘭民眾對本地媒體信任度由57%降至29%的情況觀之,尤須慎防這類型AI認知作戰帶來的負面衝擊。
事實上,AI認知作戰對自由民主制度的威脅並非僅局限於戰爭時期。當錯假訊息製作門檻降低、傳播速度加快,任何民主社會皆可能成為威權陣營的攻擊目標,應不斷周延與完善相關防禦機制。
首先,政府與教育機構加強媒體素養,培養民眾批判思考與查證資訊的能力必須持續推動。其次,著重相關規範的制定與法規修訂,增進社群平臺對內容真實性的責任檢覈,並且提高演算法與廣告來源的透明度也同樣重要。再者,建立公、私、民之間的合作機制也極具意義。透過經驗交流制定AI倫理準則,讓大眾更明確地了解認知作戰危害,以及支持事實查核組織導入AI輔助工具,以提升錯假訊息偵測效能。
民主社會必須正視AI認知作戰帶來的挑戰。這場新型態的戰爭凸顯AI技術一旦遭到惡意行為者利用,將損害民主制度賴以維繫的社會信任與公民參與。烏克蘭的經驗提醒我們,除了政府展現維護民主的決心,亦需善用科技力量,強化社會韌性,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在數位時代守護民主制度的健全運作。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