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灌溉 朴子溪渡槽改建竣工
朴子溪渡槽是嘉南大圳北幹線重要輸水設施,歷經2代輸水灌溉95年,考量舊渡槽老舊、基樁裸露、梁底高度不足,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斥資4億元改建,在第1代舊址打造第3代渡槽,不但增加通水斷面,還能抗6級以上強震,防災能力提升,搭配自行車道串連到台南市、雲林縣,百年建設既兼顧灌溉用水,也提供休憩功能。
朴子溪渡槽輸送嘉義縣東石、六腳、新港、民雄及溪口鄉近8502公頃良田,1萬7593戶農家灌溉用水,由於第2代舊渡槽鄰近梅山斷層,結構老舊面臨安全性、耐用性挑戰,為確保灌溉用水供應穩定,農水署2年前啟動第3代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即使歷經2次汛期、3次颱風和地震,仍提前5個月完工。
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指出,新渡槽增加通水斷面,因土址位於地層下陷區,已預留下陷餘裕,並設計千斤頂頂升機制,以預防未來地層下陷可能造成的影響。至於主體結構及材料選用皆符合百年耐久性設計,加上止震塊、防落連桿等設計,可做到「中震不壞、強震可修、烈震不倒」,另輸水能力提升20%,可穩定供應嘉義5鄉鎮農業用水。
農水署2日舉辦「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竣工典禮,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到場剪綵時指出,渡槽改建後,讓沿線8502公頃良田灌溉用水獲得改善,換算周邊稻田、蔬菜、雜糧等作物,年產淨值達8793萬元,彰顯工程重要性。
胡忠一說,朴子溪新渡槽花費4億元改建過程,運用很多人的智慧,百年工程是用汗水和淚水讓後代得到幸福,是國人的驕傲。他也說,改建工程最特別的是結合水圳綠道自行車道,從嘉義到烏山頭,甚至往南串連到台南新化,有助提升地方觀光,甚至成為重要景點。
嘉義縣長翁章梁說,用新技術和工法打造新渡槽,是百年建設,謝謝農業部造福周邊鄉鎮鄉親,至於未來台積電工業用水以再生水為主,與農水署灌溉用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