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也追求「奈米級」!殲滅癌細胞更精準打擊

要殲滅癌細胞,逐漸朝向「精準」打擊,也興起了「奈米抗體」技術,能跟癌細胞的特定抗原結合,協助小分子藥物,穿透血腦屏障,而有生醫公司跟上趨勢,建立高特異性的「抗體庫」,加快藥物開發時程,降低成本,另外,像是篩檢項目,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也認為,將要走向「次世代預防醫學」。

圖/TVBS
圖/TVBS

生醫公司執行長鄭又瑋:「是在做抗體候選株的這樣的一個篩選,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能夠挑出,我們可能親和力最強的這個抗體。」

滴出來的就是每一種的單株抗體,要製藥或做試劑需要的種類都不同,以往光是第一關從上萬種抗體找出,要做下一步試驗的就相當耗時,但現在講求的是高效率快速鎖定。

記者周祐萱:「為了要精準而且縮短製藥的流程,現在有一種叫做奈米抗體基因庫,裡頭有多達了十兆種的抗體,最快能夠一週就初步篩出適合的抗體,再進一步做動物試驗。」

最主要我們使用的是駝科的抗體,駝科的抗體它的因為尺寸的關係,所以它相對的比我們傳統的抗體,像我們哺乳類、人類的抗體更小,它的親和力不輸我們傳統的抗體,第二個因為它的尺寸小,所以它在真正的應用上,不論是在對細胞的結合,或者是說對標的的結合,它有更少的這個空間障礙,它能夠更有彈性的去結合到,這些特殊的標的,所以我們用奈米抗體來統稱這類型的抗體。

連生技醫學也打出「奈米技術」,奈米抗體一開始從駱駝科動物中發現具有專一性與特異性,更重要的是它的構造和分子量,只有IgG單株抗體的十分之一,因為奈米級協助小分子藥物,能更容易穿透血腦屏障,只是要怎麼找出最恰當的奈米抗體,畢竟癌細胞具有「異質性」,突變過程會生成不同抗原,導致尋覓適合的抗體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具備高特異性的「奈米抗體庫」就能派上用場,有助於加速時程降低研發成本。

生醫公司董事長莊詠鈞:「從時間上來講的話我們一般從免疫大概是1.5個月到2個月,那有一些可能問題比較長的,我們就要到3個月,那我們再製出抗體這一段時間,最長就是5到8個月左右,那現在我們用奈米抗體,如果從我們已經有這個標的物開始,我們篩選最快的紀錄是我們在一週半,大概是10天的工作天左右,我們就可以完成這樣的一個篩選的工作。」

生醫公司執行長鄭又瑋:「我們如果一個圖書館,它的館藏是很豐富很多元的,那你更容易在裡面找到一個,真的適合你或是你想要找的這個書籍,所以其實我們最大的重點,是在這個資料庫的建立我們讓這個資料庫它是很多元的。」

奈米抗體助攻ADC藥物,其中抗癌藥又以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成為最新趨勢,全球2028年市值規模上看400億美元,而不只製藥,預防醫學也同樣重視準確性降低浪費。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隨著AI時代的來臨,次世代還會引進現在目前所有可能的篩檢方法會跟我們現在的AI,所有相關的工具來做結合,這是第一個次世代預防醫學,跟過去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些AI可能會帶來非常快的一個篩檢方法,而且對(與)病人互動之後有關係,(另外)對於很新興的所謂的你看到的基因編輯以及我們的幹細胞治療的方法,都是我們次世代預防醫學,未來可能會注入的。」

過去30年主要走的是4P醫療時代,也就是個人化醫學、預測醫學,預防醫學和參與醫學,但接下來陳秀熙教授認為,我們要邁入次世代預防醫學,有別於傳統治療,常常忽略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性,如今更期盼透過檢驗和大數據科學,建立出「個人化」準確治療,找出專屬的健康計畫,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檢查,大趨勢朝「精準醫學」努力。

更多 TVBS 報導
春節連假醫增「特別門診」! 大多除夕-初二休診
隔離像坐牢!喬科維奇自曝3年前被下毒 身體重金屬含量超高
專家曝麻疹疫情恐連3年 示警「1高危險族群」:抵抗力偏低
連感冒藥也別亂吃 日本醫生示警「5種常見藥」生病勿輕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