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活文化暗藏危機 粉絲愛過頭「買到破產」

▲「推活」所帶來的消費行為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以「推活」為切入點展開商業活動,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後,卻伴隨各種亂象出現。(圖/翻攝自スッキリ)
▲「推活」所帶來的消費行為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以「推活」為切入點展開商業活動,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後,卻伴隨各種亂象出現。(圖/翻攝自スッキリ)

[NOWnews今日新聞] 近年來,「推活文化」盛行,無論是動漫、遊戲、偶像、運動選手還是VTuber,許多人投入金錢和時間來支持他們的「推」。由於「推活」所帶來的消費行為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以「推活」為切入點展開商業活動。然而在這股熱潮背後,卻伴隨各種亂象出現,除了粉絲之間的爭執之外,更有人沉迷「推活」而導致自己破產。

「推」指的是喜歡的對象(偶像、藝人、角色等),「推活」則指的便是「支持喜歡的對象」,也就是粉絲對崇拜者的應援行為或活動。

隨著大眾越來越樂於投入時間、金錢給自己所喜愛的「推」,如今「推活」這個詞彙已經廣為人知。但「推活」的樂趣本應該是帶來正向的體驗,卻經常傳出粉絲之間的爭執、對他人造成困擾等問題。

男女性「推活」問題大不同

經營新聞網站「いちごあん」及從事諮詢、講座活動的公司Space-J代表菅間野優希指出,「男女在看待『推活』的方式上存在著差異。男性粉絲往往對「推」所在的作品或偶像本身表現出強烈的熱情。

間野優希以知名的多媒體企劃《Love Live!》系列為例,表示「部分粉絲在聖地巡禮時,由於缺乏對當地居民的考量,甚至擅闖私人領地,這類不守規矩的行為經常成為問題焦點。」此外,間野優希也提到了最近屢成新聞的「鐵道迷攝影問題」,部分粉絲因為過度專注拍攝特定列車照片,導致他們忽視周圍環境,甚至做出自私的行為。他認為,這類「推活」問題顯示出,男性粉絲的行為容易對社會公共秩序造成影響。

▲「推活」的樂趣本應該是帶來正向的體驗,卻經常傳出粉絲之間的爭執、對他人造成困擾等問題。(圖/取自 ぱくたそ)
▲「推活」的樂趣本應該是帶來正向的體驗,卻經常傳出粉絲之間的爭執、對他人造成困擾等問題。(圖/取自 ぱくたそ)

另一方面,女性粉絲則往往集中支持某一位偶像、角色或演員。

先前曾有一名65歲女性因向日本男性歌唱團體「純烈」的隊長酒井一圭寄送威脅信而遭到逮捕。間野優希指出,這是因為該名女性無法接受自己的「推」被其他成員調侃,過於強烈的支持心裡,最終導致了極端行為。

人氣偶像製作遊戲《偶像夢幻祭》(あんさんぶるスターズ!!)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一名25歲女性因為將蟑螂圖像貼到遊戲角色上並在社交媒體上散播而被移送法辦。由於對喜愛的角色過度投入,不滿遊戲公司對角色的處理方式而採取了越界行為。

間野優希進一步指出,女性在推活上還有一大問題,即是「拒同擔(同担拒否)」的現象。拒同擔指的是不接受與支持同一個「推」的其他粉絲有所互動,而這個現象也成為了推活問題中的「火種」之一。

間野悠希表示,女性「拒同擔」的心理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戀愛中的嫉妒心。支持同一「推」的粉絲可能會互相較量,甚至發生爭執或口角,導致問題升級。他進一步舉例,像是男性地下偶像團體與粉絲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因此容易出現「參加活動次數多或花費較多的人更有地位」等情況。

「隨機販售」的弊端與隱憂

此外,動漫等周邊商品中常常能看見「隨機販售」模式,也成為「推活」的問題原因之一。「隨機販售」是指在購買商品時,消費者在開封前無法確定內容物為何。因為無法預知內容,這種隨機性帶來了獨特的期待感,因此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商品。

消費者通常會為了心儀的「推」的周邊而購買隨機商品,但若是內容不符期待,便會因為「無論如何都想要得到」的心理,重複購買多個隨機商品。

▲許多周邊商品會採取「隨機販售」的模式,其指在購買商品時,消費者在開封前無法確定內容物為何,也因為這種隨機性帶來獨特的期待感,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商品。(圖/民眾提供)
▲許多周邊商品會採取「隨機販售」的模式,其指在購買商品時,消費者在開封前無法確定內容物為何,也因為這種隨機性帶來獨特的期待感,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商品。(圖/民眾提供)

隨機販售模式也催生了當「推」商品與自己無緣時,粉絲之間便會互相交換周邊的「商品交換文化」。像是在被稱為「動漫聖地」的池袋安利美特本店前的中池袋公園,就成為「只要去那裡就能找到人交換商品」的地點,但這也引發了人群長時間逗留等問題。

間野優希表示,粉絲會尋找願意交換商品的人,但有些人會在公園逗留數小時,甚至鋪上野餐墊久坐。「雖然目前尚未發生重大事件,但這種聚集現象已造成潛在的治安風險,甚至成為矛盾與爭執的根源,我認為整體環境已接近『混亂』的狀態。」

過度沉迷「推活」而破產

對不少粉絲來說,即便在物價高漲的時代,只要看到「推」就能讓心靈得到慰藉。即使面對困難,只要想到「推」就能重新找回快樂,這就是「推活」最大的魅力。然而,若是過度沉迷「推活」的「泥沼」,最終甚至導致破產,便是得不償失的結果。

間野優希認為,消費者應具備基本的金融知識。「日本的金融教育相對落後,但為了『推活』而動用消費金融甚至借貸,我認為這已經過於極端了。先前提到的粉絲之間的攀比心理或對『推』的堅定熱情,也許是促使這種行為的原因。然而,保持節制並在合理範圍內享受『推活』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設定每月「推活」的預算、不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以及根據重要性分配金錢用途,量力而行的「推活」是不可或缺的。

間野優希認為,「目前的『推活』模式可能無法延續10到20年,『網路推活』有望成為主流。」由於周邊商品價格、活動人事成本、場地費及票價等也在不斷上漲,經濟壓力加劇的情況下,實體「推活」的機會或許會逐漸減少。

「推活」為日常生活帶來「滋潤」與「色彩」,但若過度沉迷,反而會讓身心疲憊。為了避免疲勞,或許應該衡量自身能力,適度享受「推活」的樂趣。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不是小孩也要玩娃娃!「娃活」熱潮來襲 迷妹瘋將「我推」帶出門
粉絲活動熱潮興起!從「御宅」轉為主流 日女月花逾2萬挺韓團
錢都花到哪?推活商機旺「買周邊最傷財」 這類粉絲月花4萬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