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琴弦、捧起法典,追求人生的價值!】鼎康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薰雅
幸福不只侷限於「獲取成就」,妳的快樂來源又是什麼?
鼎康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薰雅從一位音樂人跨領域成為法律人,尋找對社會好奇的答案。因心存信仰,她堅信「使人和睦的人有福」,從「非暴力溝通」開始,十分關注家庭關係和高齡化社會議題,積極推動「修復式司法」、「意定監護」與「預立醫療決定制度」等政策,也投身服務原民群族。(更多精彩內容,點此收聽:影響力時間 Her Story)
口齒伶俐的女強人,他人眼中的張薰雅
共同主持人-江青純:
在未認識薰雅律師之前,我以為她一定是典型的人生勝利組,不僅口才出眾,性格果敢,言談間絕不讓步。然而,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她曾走過生命的高山低谷,將這些經歷化為溫柔與謙卑,並以堅定的意志推動非暴力溝通及高齡者「放心老去」的權利。
被音樂耽誤的法律人,尋找對社會好奇的答案!
張薰雅律師:
音樂實驗班裡的孩子是幸福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掌上明珠,個別課與團體課程裡的老師,都是台灣最優秀的音樂老師,生活中沒有煩惱,只需要認真的練琴和學習。
可是,這樣幸福的生活與真實的世界,有著太遙遠的距離,如此的幸福,無法滿足我對於社會的好奇。尤其在解嚴的年代,台灣社會大幅度的動盪,引發我太多的疑問,而音樂生活無法給我答案,所以,我走向法律尋找。
感性的音樂與理性的法律相輔相成,讓生命保持平衡
張薰雅律師:
表達人類情感,最具感染力,又有強大擴散效力的方法,就是各種形式的音樂。
在音樂中,人們的各種感受,獲得抒發、療癒與支持;理性的法律,指引我建構公平、祥和社會的路徑,以及各種解決不同形式不公平處境的方法或靈感。
音樂的感性與法律的理性,相輔相成,讓我面對挫折時,可以保持平衡。透過音樂的感染與推動,帶來不中輟的動力。
在異鄉生活,開拓了自我眼界
張薰雅律師:
我曾以為自己非常成功,也認為伶牙俐齒或在判決中獲得勝利,就是人生的巔峰與終極價值。然而,我漸漸明白,那些勝利只是屬於我個人的,卻未能成就全體的共同勝利。
我曾經經手過兩岸三地許多大型投資案件,然而,漸漸地我驚覺,這並不是我人生真正想追求的價值。結婚後移居美國矽谷,面對來自全球不同族裔的優秀人才時,我才深刻體會到,自己的能力、視野及裝備還遠遠不夠。
就在那時,因為水土不服,加上懷孕期間免疫系統的失調,我的免疫系統開始攻擊左半邊的臉,導致整張左臉癱垮,甚至連「F」這個音都無法發出!對於一向以伶牙俐齒為傲的我而言,彷彿整個世界都隨之崩塌。
「非暴力溝通」更能以客觀的角度同理他人與自己
張薰雅律師:
非暴力溝通,我的理解是藉由「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步驟,客觀地同理他人與自己,這樣就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認知強加於他人!強加於他人等同是一種暴力。當我們不把自己的想法、認知強迫他人接受時,愛就自然流動。
應用非暴力溝通於工作,很有機會可以協助交通事件中的肇事者或其他事件中犯錯的人,從內疚、自責、他人指責中,重新同理自己、產生力量,面對賠償與重回人生軌道。
應用非暴力溝通於子女關係中,幫助我放下自己的意見,更細膩了解孩子的需要,或協助我的孩子了解外界事物。譬如,我的二女兒對開車上路產生恐懼,除了主動邀請她到山裡面練習上路,我利用與她同車的機會,分享道路上各種情況的因應,以及用路人都有安全的需要,請她使用道路時,努力實現安全,放下恐懼。
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
以情境對話舉例呈現:一位媽媽整天忙碌後,如何在非常疲累時,以「非暴力溝通」向家人表達想休息的想法呢?
張薰雅律師:
這位媽媽在表達前,首先可以試著自我描述「疲勞的感受」的位置與樣式,譬如是在全身,或是頭部上端或兩側、眼窩四周、身體上肢或四肢,還是右側或左側;是一整片或是一波波的疲勞,並試著自我描述「疲勞的強度」,以10分為例,
描述各處的疲累是1分或極度疲累的10分;接著,這位媽媽進一步深思,她渴望的是放鬆的釋放、純淨的空間、溫暖的關懷、滋養的補充,還是專注的關心?
當這位母親對於疲勞的「感受」加以具體描述時,家人就容易同理。所以包含「感受」、「需要」,以及提出「請求」的非暴力溝通的表達,可以是:「今天在公司實在太忙碌了,回到家,我感到雙腳和雙手都沒有力氣,只想跌臥到床上,讓全身放鬆。所以,今天晚上的晚餐,可不可以請爸爸帶你們到巷口的牛肉麵店吃晚餐,我在家裡小睡一下?」
如果這位媽媽的小孩還小,在保母家,而這位媽媽累到實在無法去接,她可以對保母(或家人)提出一個「請求」(表達): 「我今天工作太忙碌,現在全身非常疲累,沒有力氣照顧小孩,需要休息,可不可以請您多幫我照顧小孩2個小時(或幫我到保母家接小孩),我大約在8點半左右去接回。」
簡言之,非暴力溝通,是個人取回(或產生)力量去愛家人、家庭與社會的一個有效的基本方法。
照顧或同理「高齡家人」的能力,來自於有系統的學習,協助實現「意思自主與實現」
張薰雅律師:
高齡最大的特色,是「高齡」彷彿是一種秘境,是尚未經歷高齡的人不易探知的境界。所以,高齡社會需要人們更加了解何為高齡,藉著有系統地學習來認識它,是有效的方法。
從法律的角度,即使身體老化或認知退化,協助高齡者「意思自主與實現」(「銀髮自主」),仍是法律制度維護的重要價值。因為家庭中高齡者被尊重,是家庭穩定與親族關係維繫上最重要的基石。箴言16:31寫道: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銀髮自主」獲得協助、支持,這可以幫助人們放心老去,並創造和諧的家庭與社會。
舉例來說,有一些單親的媽媽,當孩子成年時,剛好是單親媽媽步入更年期,身體產生巨大變化的時期,這時,更年期的媽媽眼看孩子成年、足以託付日後財產上的管理,就會想要事先規劃,邀請孩子擔任自己日後的監護人,把日後自己財產管理規劃、護養療治的想法(如開不開刀? 住不住安養院? )等書面化告訴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照顧老去的自己,並和孩子到公證人處公證「意定監護契約」,委請孩子 按照自己的意思協助老去的自己。
此外,單親的媽媽又想到萬一自己日後重病末期,或萬一昏迷不可逆,孩子很難決定是否插管或拔管?就可以到醫院「預立醫療決定」門診,諮詢安寧緩和醫療方面的醫師,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上傳健保卡,選擇日後萬一自己「不可逆昏迷」或重病末期等等情形時,經二位專科醫師宣告自己進入這些狀態後,就根據自己的預立醫療決定,讓醫院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分,避免孩子為難,不知如何為「不可逆昏迷」或重病末期的媽媽做決定,為難到孩子或家人。這些,都是法律制度協助人們實現醫療決定或老後的「意思自主與實現」。
我個人認為,有系統並多元的學習,線上或實體吸收各種高齡相關知識,使用政府資源,參與樂齡學習課程、樂齡活動,加入樂齡同儕或同好組織,並且以非暴力溝通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步驟,了解高齡社會樣貌,應該是融入與了解、同理高齡社會的有效方法。相信這些參與,也會有療癒自己的可能。
積極推動「修復式司法」、「非暴力溝通」、「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冀望高齡者能安心地過人生
張薰雅律師:
「修復式司法」、「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等,是法律規定的制度,政府每年辦理各種推廣活動,數年下來,目睹這些制度從零,到逐漸被關注,被家庭應用,就會產生繼續向前的樂觀心情。另外,舉例而言,日本也有和「意定監護」近乎相同的制度,叫「任意後見」制度,已經推行20年以上。
在日本有數萬的人口使用,亦有相關的協會提供服務,形成高齡社會的安全網絡,所以「預立醫療決定」、「意定監護」是滿足高齡社會所需的制度,會被接受和應用。從日本逐漸普及,讓人相當樂觀期待著。高齡者放心老去,家庭獲得安頓,是我認為最好的禮物。
「服務原鄉」爭取應有權益
張薰雅律師:
最近,我協助一位原住民太太,完成公公、婆婆與先生的遺願,以及同部落的另一個家庭達成法院的調解,取回被占用63年的300坪土地。
這位太太,曾經一度想放棄,因為她有二位多重障礙的孩子,不想留給他們難解的問題。不過,透過法院調查60年前的舊資料,我發現有機會取回土地,鼓勵她不要放棄。調解成立後,看見她欣慰的笑容,我想這就是法律制度想要完成的事,讓人非常欣慰。
延伸閱讀
《愛的行動出發》張淑芬與台積電台南廠志工 助偏鄉親子展開溫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