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正視房產詐騙問題

日前參加刑事警察局所舉辦的記者會,這才知道詐騙集團看中國人自有住宅率高。

早期屋主幾乎已經繳清房貸,同時現在不動產價值高、民眾交易經驗少的特點,從以前頂多是假冒身分對屋主、租客、買家或不動產買賣租賃交易中的關係人進行詐騙;到現在進化結合前端金融投資詐騙,促使受害人多次抵押房產獲取現金繼續投資,甚至在最後受害人債務纏身之際,還導入假律師、假代書、假金主等再騙最後一次。受害人被詐騙集團吃乾抹淨,為了避免債務影響家人,不惜輕生讓繼承人拋棄繼承來解套,家破人亡者所在多有,說是間接殺人亦不為過。

有同業反映,最近市場上越來越多因為欠銀行或是地下錢莊還不出錢,不得已只有黯然賣屋的例子,其中有些屋主就算賣掉房子還有債務,求助無門。

或許有些人認為,這些受害者是無知、貪婪、缺乏社會經驗等因素而受騙,殊不知詐騙集團在犯罪類型上不斷在交易過程中尋找突破點,搭配話術、社群軟體,甚至自製比本尊更強的APP系統,讓民眾深陷其中難以脫身,加上詐騙集團又掌握住個資,讓許多受害者一方面擔心社會負面觀感,二方面又擔憂自身與家人安危,只能默默吞下。受害案例多的是教授、公務員、企業高階主管等高知識份子,這些人一旦成為犯罪者的目標,不只是治安的破口,中產階級一旦成為犯罪者眼中的肥羊,也將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

面對日益猖獗的犯罪問題,政府除透過宣導或是積極查核等方式,讓民眾提高警覺,因應詐騙集團持續進化,以及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與其政府宣示決心,還不如加速修法增加詐騙刑責、積極追回犯罪所得,或許更積極且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