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度藥價最高降幅50%!《日經》指「減輕患者負擔」卻引製藥公司不滿:恐影響日本藥品市場競爭力

 

自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規定部分新藥之藥價大幅下降。《日經》報導,此次調降的藥品為遭排除在「革新性新藥價格維持制度」之外的品項,部分藥品的價格降幅高達50%。報導指出,這次調整價格將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並有助於改善醫療保險財政,卻引起製藥公司的不滿,更可能進一步影響日本作為全球藥品市場的競爭力。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2025年度藥價最高降幅達五成:罕病藥物價格優惠遭取消

 

自今年4月起,部分新藥的藥價(政府規定的公定價格)將大幅下降。這次調降的藥品為被排除在「革新性新藥價格維持制度」之外的品項,該制度原本適用於對罕見疾病或難治疾病具有療效的創新藥物。部分藥品的價格降幅將高達 50%。此次調整將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並有助於改善醫療保險財政。然而,製藥公司則對此政策表達不滿。

 

降幅最大的藥品 為美國 強生(Johnson & Johnson) 製藥部門 楊森(Janssen Pharma) 生產的抗 HIV(愛滋病毒)藥物 「Prezista(普茲塔)」,其 600mg 錠劑價格將降至 412.6日圓,較先前價格下降 51%。

 

此外,同為楊森製藥生產的 抗精神病藥「Risperdal Consta(利培酮長效針劑)」,藥價降幅最高可達 50%;用於治療乾癬等疾病的抗炎藥 「Stelara(施特萊拉)」 也將降價 41%。

 

其他藥品降價幅度如下:

 

1,瑞士 諾華製藥(Novartis Pharma) 抗癌藥 「Tykerb(泰克布)」:降價43%

 

2,糖尿病治療藥 「Equa(艾庫阿)」:降價30%

 

本次分析參考了 東京醫療創業公司「Kakehashi」 旗下集團公司所製作的 2024年度與2025年度藥價比較表,進一步探討本次藥價調整的影響。

 

調降幅度最大的藥品屬於「新藥創出等加算」制度適用除外品項

 

本次價格降幅較大的藥品,主要是那些被排除在 「新藥創出等加算」(即創新藥價格維持特例)制度之外的品項。根據規定,當藥品自保險適用開始已 超過15年,或有 學名藥(仿製藥) 出現時,該藥品將被排除在該制度之外。一旦被排除,藥價將於下一次價格調整時一次性大幅下降,以彌補此前的價格優惠。

 

以往,日本厚生勞動省(厚勞省)僅在每兩年一次的醫療報酬改定時,才會執行適用除外後的藥價調降。但這次 2025年度 的調整,是首次在「非醫療報酬改定年度」的 「中間年改定」 中實施適用除外制度。該制度自 2021年度 首次啟動,目標在於逐步降低創新性減弱的藥物價格,藉此控制醫療費用,並確保未來的藥價優惠資源。

 

根據厚勞省的統計,2025年度因新藥創出等加算適用除外而調降的藥品共計 21種成分、46項品目,影響金額約 562億日圓,相當於 本次藥價調整總額(約2,466億日圓)的20%以上。除此之外,其他藥價調降則主要影響專利已到期的原廠藥以及學名藥的價格。

 

患者醫療費用減輕,部分人可能不再適用「高額療養費制度」

 

由於創新藥物的價格通常較高,因此許多患者原本適用於「高額療養費制度」(即限制患者自付醫療費用的制度)。然而,隨著此次藥價調降,部分患者的自費負擔降低,可能導致他們不再符合該制度的適用條件。

 

製藥業界反對「中間年改定」的適用除外政策

 

這次「中間年改定」首次實施適用除外政策,引發製藥業界強烈反對。按照過去的做法,這類藥價調整應該在2026年度的醫療報酬改定時實施。但這次的調整被提前 1年,可能影響製藥公司的投資回收計畫。

 

美國研究製藥工業協會(PhRMA) 國際部門副部門長 Kevin Haninger 批評道:「這將降低日本市場的可預測性,削弱製藥公司的投資意願。」他進一步指出,此舉將影響岸田文雄前政權 所推動的 創新藥研發能力強化計畫,並可能延長「藥品落差」(即在海外已獲批的新藥無法迅速在日本上市)的問題。

 

美國商會與 USTR 亦對日本藥價制度提出批評

 

根據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 公開的 各國非關稅壁壘意見徵集報告,美國在日商工會議所(ACCJ) 批評日本藥價制度,認為其公定價格機制不當壓制了美國製藥企業的利潤。

 

藥價改定的主要原則,是針對市場實際交易價格與公定價格之間落差較大的藥品進行調降。然而,以往該落差的平均比率曾達兩位數,但截至 2024年,已降至歷史最低的 約5.2%。

 

Kakehashi 負責醫療政策分析的專家 高比良篤 指出:「由於每年進行藥價調整,藥價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已大幅縮小。」

 

結論:藥價調降有利患者與保險財政,惟製藥業界持續反彈

 

本次藥價調降政策的推動,將有助於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並降低國家醫療保險的財政壓力。然而,對製藥公司而言,這可能影響研發投資回報,進而影響未來新藥的開發與供應。

 

在此背景下,業界普遍擔憂,日本市場的可預測性降低,將使製藥企業在投資時更加謹慎,甚至影響日本作為全球藥品市場的競爭力。這場圍繞藥價的政策調整與利害衝突,未來仍將持續引發討論與爭議。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更多放言報導
ICMRA:第二代疫苗需要「免疫橋接」日藥廠跟進!張鴻仁:「食藥署決定是對的!」
臺漫站上國際舞臺!人氣漫畫家左萱《芭蕉的芽》勇奪「第18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銀獎」,用畫筆讓臺灣文化、歷史長出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