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驚動烏戰場 世事自此再難平

近期,澤倫斯基在旋風造訪法國後,飛往華府。原以為白宮會談,可以順利得簽「稀土協議」,會後聯合宣布,並進行晚宴。怎知一場搶白、針鋒和怒目,協議沒了,記者會告吹,主客也都各自拂袖而去。

這場白宮會面,看似「擦槍走火」,或是「陰謀論」、「設局」;然而,雙方其實都沒有「外交辭令」和「拐彎抹角」。以川普方來看,白宮本就不希望和澤倫斯基談;澤倫斯基方面,也沒有想要「送禮」給美方的意思。所以,澤倫斯基真正的意圖,還是在於「力搏」,把自己的意志和俄烏終局「綁在一起」。這從這幾天來的發展,可以窺知。

歐洲主要國家的「停火方案」,其實充滿「妥協」的影子。未來,不會不跟華府交涉。川普的態度,在對國會參、眾兩院的《國情咨文》當中,就會提及。川普會重申「礦產交易」、「軍費分攤」和「升高關稅」等戰略議題,也會加溫、催油──「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個人願景。

在這個藍圖之下,解決俄烏戰爭就有著當務之急。白宮此刻釋放澤倫斯基「下台」並已有「接班人」的訊息,要求到底是辭職或重選?時間會是選舉前或選舉後?對澤都甚為不利。所以,美烏之間的「鏖戰」,還有的看。川普「一個人的武林」,會否成真?不只連動經濟、民生、通膨、邊界、就業市場等國內議題,還有包括:美歐、中東、美加、美墨、北冰洋,以及美、中、俄三方的「巨型」(Mega)議題在內。這些,都至少要在明年11月期中選舉之前,獲致成果(或有所交代)。川普的「蜜月期」不多,時間壓力甚大。

國際政治研究戰爭、和平與危機處理,啟戰、續戰、終戰,都是非常嚴肅而寶貴的課題。俄烏三年來,情勢與台海操作得愈來愈像。這究竟是人的智慧、想像或限制,還是選項、擠壓或分裂使然?或許,俄烏戰局告終,局勢就會大幅向台海傾斜。原因就在於,戰爭使各國(集團)傾向「選邊站」,以及國際政治和氛圍的大幅改變。

我們的和平機會不多。「避險」?「擦槍走火」?「鋌而走險」?都有可能。戰爭的肇因:誤判情勢、操作(國政、外交)失當、(各方)一意孤行、押錯寶(選錯邊),或是局勢大幅轉向,給予軍事衝突(戰爭成因)可趁之機…,也都會發生。愈是選擇過度操作,就會愈像烏克蘭。

台灣台積電已宣布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相關的決策與拍板,政府部門不可能不知情。我們要預判決策的風險得失,時間有限,很難走回頭路。政府領導人要盱衡危機、分散風險,熟諳與強權(主要國家)──美、中、俄、英、法、印、以等交涉與應對之道,不要再迷失在「對立」、「對抗」或「選邊」、「槓桿」的思維之中。(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共同科目與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看更多相關新聞
歐洲擬派兵烏克蘭 前提是俄烏和平協議簽署
波蘭證實美國已凍結對烏克蘭軍事援助
憂美恢復軍援 俄前總統:須最大程度擊敗烏
烏克蘭南部和東部俄占領區 普丁:完成居民護照核發
傳盧比歐被架空影響力低 美媒推測他最多撐1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