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制定學齡前聽力篩檢政策 及早發現後天聽損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台北16日電)時代力量與民間團體今天表示,雖然在出生3個月內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可以及早發現聽力問題,但若是暫時性、漸進性或遲發性的聽力損失,仍須藉由第二道防護網發現,呼籲政府盡快制定全國性的學齡前聽力篩檢政策,及早發現並介入。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今天與微聽損關懷聯誼會共同創辦人暨北區召集人何心婕、台灣聽力語言學會副理事長羅敦信、聽力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葉文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光超在立法院舉行「學篩政策要完整,層層接住聽損兒」記者會。

王婉諭表示,她近日收到相關陳情發現,只有新生兒聽力篩檢是不夠的,雖然在出生3個月內進行,可以及早發現聽力問題、及早介入,但以篩檢出先天性聽損為主,沒辦法接住後天性或遲發性的聽損兒童,因而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加上各縣市的學齡前聽力篩檢制度不一,希望政府在全面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之外,增加學前聽篩,多一層防護。

何心婕也分享一件個案。她說,有位孩子在新生兒聽力篩檢時結果是無異,但在成長階段時一件事要說很多次才會聽,還有經常跌倒,無法正確辨別聲音來源等問題,後來檢查發現孩子的聽覺受器較少,後續只能戴助聽器持續刺激聽神經。如果孩子的聽損早點被發現,一切就會不同。

羅敦信說,學齡前兒童的聽損盛行率顯著高於新生兒階段,主要原因包括遲發性聽力損失與新生兒聽力篩檢後的追蹤與確診不足。全面性的學齡前聽力篩檢有助於補足缺口,發現未被診斷的個案。推動普及的篩檢計畫,能為聽損兒童提供早期療育的機會,避免聽力問題發展成學習困難。

陳光超表示,就他的臨床經驗顯示,6歲前孩子中耳炎的比例相對高,且很多都是安靜無聲的發生,漿液性中耳炎很可能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聽損。台灣有很好的新生兒篩檢制度,篩檢率在世界甚至名列前茅;但後天中耳炎導致的聽力損失需要學齡前兒童聽力檢查,才能即時發現。(編輯:林家嫻)1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