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年報:監測海域水質普遍良好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世界水資源日前夕,發布「113年海域水質監測年報」,目前125處測站中有105個海域水質測點、20個沿岸強化監測水質測點,於去年6、7月間水域活動高峰期的監測,在16處海灘大腸桿菌群與腸球菌群等微生物分析,大部分海灘水質皆屬「優良」等級。

目前海保署125處測站中有105個海域水質測點、20個沿岸強化監測水質測點,海域水質測點位置皆距離岸際1至2公里以上,檢測項目涵蓋水溫、鹽度、溶氧量、pH、懸浮固體、重金屬、氮化合物、礦物性油脂、葉綠素a、生化需氧量、大腸桿菌群等22項水質指標。

數據顯示,105個海域測站水質品質達成率99.93%,20個沿岸強化監測水質測點達成率100%。海保署說,海域測站在海象不佳的季節仍須執行採樣作業,以確保水質資料的完整性,即使非常艱辛且須考量安全,仍持續推動海域水質監測,精進環境管理。

去年6、7月間水域活動高峰期間監測,在16處海灘大腸桿菌群與腸球菌群等微生物分析,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環保署建議的海灘水質分級原則,進行海灘水質等級分級,共32次監測結果顯示25次優良、6次普通,僅6月小琉球花瓶岩海灘屬不宜親水活動等級。

海保署進一步補充,整體而言,2024年周邊海域水質情況普遍良好,透過加強水質監測範圍、提升監測技術,以及推動海洋汙染防治政策,盼能強化海洋生態保育工作,守護珍貴的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