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乍暖還寒 保暖去溼養脾胃
4月4日是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時節。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風景明朗。中醫師表示,清明時節乍暖還寒,正是風邪與溼邪易侵擾人體的時候,此時雖已漸漸回暖,但早晚溫差大,加上清明前後的雨量增多,養生首重保暖去溼。
翰鳴堂中醫診所醫師莊可鈞表示,清明時節溫差大、溼度高,人體容易受到風邪與溼邪入侵,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溼疹、蕁麻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等症狀。清明節氣養生重點在於保暖去溼,提高免疫力防邪氣入侵的同時,也要增加脾胃去除溼氣的能力,建議多注意保暖,隨身預備薄外套,也可食用四神湯、薏仁、紅豆等,助身體排溼。
傳統清明節常吃的潤餅,餅皮、內餡的熱量、含糖量都偏高,莊可鈞提醒三高族群適量食用,建議可選用全麥潤餅皮,以汆燙的雞肉絲取代油脂含量高的五花肉或紅糟肉,以無調味的堅果粒取代花生粉及糖粉。
清明容易忽冷忽熱,此時肝氣旺盛,也是疾病容易復發的時候,莊可鈞建議避免食用油炸類、辣椒、重口味調味料、加工食品、零食,或海鮮、筍類、羊肉等,這些食物都容易讓溼疹、蕁麻疹發作。民眾應盡量吃清淡食物,如紅蘿蔔、白蘿蔔、菠菜、山藥、蘋果、芭樂等。
清除體內溼氣的方法很多,少喝冰涼含糖飲料,尤其難消化的糯米類更是大忌,食材應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較少,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的運作。日常生活也需注意情緒穩定,以利肝氣暢行,平常可多做太極拳、瑜伽及散步等緩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