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近20億後續艦預算初審過關 本次審查引發哪些爭議?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本次立院審查影響哪些預算?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本(12)月審查隔年度國防部預算時,部分國民黨立委提案凍結海軍「潛艦國造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預算共5億8495萬7000元,18日經朝野討論通過初審,將預算凍結提案改為主決議處理,並要求國防部以安全品質為首要考量。
至於後續艦部分,2025年「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預算原編列近台幣20億元,但由於海鯤號尚未進行海測,在野黨立委質疑仍存在風險,提議刪除或凍結預算。19日委員會續審預算,經召委另擬主決議,未來預算可在原型艦通過海上動態測試後動支,以民進黨立委人數優勢表決通過,但後續仍需送黨團協商。
藍委提刪除明年度潛艦國造預算 顧立雄:期程恐延宕2年
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在海測通過前,後續艦預算部分不會進行動用,但如果此時無法編列預算,將對潛艦國造及國防自主提升戰力有相當大的影響。
造船公會則回應,潛艦國造後續的量產艦計畫若延後,將不利於購置核心裝備,可能導致未來採購成本大幅攀升。且其中部分裝備於投產後,還須經過潛艦水下環規測試,因此從合約下訂到交付將歷時數年,計畫若因預算凍結而被迫延後,對於維持國內外投入台灣潛艦的各項製程人力將甚為艱難。
潛艦國造計畫發展歷程
台灣首艘潛艦國造建造案始於2016年,當時由台船與海軍簽訂IDS(海鯤級潛艦)的設計合約,並成立潛艦發展中心;2017年再和國防部、中科院簽署合作備忘錄。2020年11月舉行開工典禮,並由國安會諮詢委員、前海軍司令及前參模總長黃曙光擔任潛艦國造小組召集人。
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曾指出,國造潛艦IDS計畫一別以往合約執行模式,是由海軍派出海發中心及256戰隊的精銳,和台船、中科院合組海昌計畫團隊,設計工作在2020年12月完成展開施工。
潛艦國造原型艦於去(2023)年9月28日舉行下水典禮,並正式命名為「海鯤軍艦(Narwhal)」,時任總統蔡英文致詞時指出,後續將完成原型艦的裝備安裝、測試及海試,預估在2025年台灣的水下戰力,將擁有第3艘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的潛艦,以及海軍現役的2艘劍龍級潛艦。
海鯤艦測試進度如何?
而海鯤艦2023年9月下水後,隨後浮航進入乾塢展開泊港測試(HAT),預估將於2025年4月至9月進行海上測試(SAT),海測完成後就可移交給海軍,進行後續戰鬥系統測評及建軍準備。
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經海軍作戰需求評估,國造潛艦規劃將建造7艘後續艦,預計以「2+3+2」的艘數分階段進行建造,以達到國軍作戰需求。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專家指潛艦國造恐淪死局 前海軍駁斥:明年9月必下水
受俄烏情勢緊張影響 台股今跌逾300點
【更新】共機再擾台 高度1500公尺創今年最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