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外垵餌砲 見證二戰歷史

記者楊喬琳/專題報導

澎湖具有先天地理與港灣的優越條件,自古即為軍事要衝,也是重要的移民中繼站,承載著豐富歷史文化與古蹟。因天然港灣和適航海象,成為大航海時代的中途休息之所,更見證無數次戰役與貿易交流,也因為這樣的背景,吸引多個文化勢力在此建立軍事基地和堡壘。

特殊軍事設施 偽裝欺敵

外垵餌砲又稱「西嶼餌砲」、「西臺餌砲」,設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台地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在二戰時,日本在澎湖虎井嶼設有南進指揮所,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在此處用水泥蓋了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稱之為「餌砲」。

餌砲是因應戰爭發展所興建的特殊軍事設施,外觀是用水泥製作的八角形砲座與雙砲管,砲座寬度為5.35公尺,砲管長度為6.13公尺,砲管間距為3.16公尺,深度約3公尺。餌砲是頗為稀少、特殊的軍事設施,為因應戰爭的產物,不僅成為二戰見證,也反映外垵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民國90年,外垵餌砲更被評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登高遠眺 盡收美景

外垵社區環境最大特色為三面環山,南側面海,建物依斜坡地形層層建築,類似希臘依山而建之建築形式,近年來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往,口耳相傳有「小希臘」、「小香港」、「臺灣的聖托里尼」等盛名。在觀賞完漁翁島燈塔下山時,就會發現餌砲在右側道路的一窪地當中,除了可以觀賞周圍風光還可以見證歷史古蹟,民國105年在政府單位整修下,興建觀景台、涼亭等休憩設施,可在此登高望遠外垵村景。

此外,若想眺望外垵漁港景致,可到另一私房景點外垵三仙塔,是一矗立於山崖上的3座鎮煞石塔,位置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外垵村,傍晚時分坐在草地上,欣賞山腳下的蔚藍大海、歸航漁船、弧形漁港,不管是沉思或和好友談心,都是一種無價的享受。來到四面環海的澎湖,不妨可到西嶼鄉一睹過往軍事風采。

外垵餌砲在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評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記者陳彥陵攝)

外垵餌砲是日軍於二戰期間,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記者陳彥陵攝)

餌砲是因應戰爭發展所興建的特殊軍事設施,外觀是用水泥製作的八角形砲座與雙砲管。(記者陳彥陵攝)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記者楊喬琳整理)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記者楊喬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