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是曾繁城? 張忠謀親揭選蔡力行任台積電CEO考量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自傳下冊將於明天(29日)出版,根據出版社今天(28日)釋出的下冊部分內容,張忠謀回憶2005年,展望台積電可預見的未來,天上沒有一片烏雲,而他自己也已74歲,雖身體健康,但也開始為公司準備「繼承」問題,第一步是釋出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一職,而最後經過思考,他提請蔡力行擔任台積電CEO,主因是蔡力行正值盛年,建立不少功勞,又有潛力,能因應半導體這個無情又變化迅速的行業。

張忠謀在書中表示,台灣將CEO譯為「執行長」,其實並不正確,CEO的職權豈止於執行。他強調,CEO應把外面的世界,包括國際政經、客戶、競爭者帶進公司,動員公司財力及人力資源,迎接他帶進來的機會和挑戰,一個公司的CEO,應是公司的主要對外接觸者,也是策略規畫者及執行者。

張忠謀提到,2005年嚴肅考慮的CEO人選只有曾繁城、蔡力行兩人,曾繁城在工研院長官都不願參加台積電的情形下,帶領工研院「核心團隊」到台積電,建立不少汗馬功勞,還引進了好幾位優秀的旅美華裔人才,蔡力行就是其中之一,且蔡力行還是相當早,就認知台積電潛力,進而參加台積電的其中一人。

張忠謀指出,論人情,論資歷,應讓曾繁城先有機會做CEO,但在半導體這個無情、變化迅速的行業裡,又豈能只講人情和資歷?而蔡力行當時正值盛年54歲,小曾繁城7歲,在台積電也已建立了不少功勞,蔡力行的潛力也讓自己、曾繁城以及許多同仁欣賞,因此最後在同年5月提請董事會任命蔡力行為台積電CEO。

張忠謀表示,2006年是台積電破紀錄的一年,營收近百億美元,營業淨利近40億美元,當時市值已超過500億美元,而2007年2月2日,高盛集團合夥人宋學仁來訪,並建議高盛銀行結合別的金融機構,再加上向其他銀行的貸款,可與台積電管理階層結盟做「管理層收購」,但當時已是CEO的蔡力行,自2月知悉此案時就表示反對,最後在3月8日,台積電正式拒絕這項提案。

張忠謀說明,拒絕此案有兩大考量,包括財務規劃太勉強,且認為員工紅利、資本支出、研發投資一切不變,只把股利轉做貸款利息簡直不可能,若做「管理層收購」,台積電就會變成非上市公司,籌措資金的管道只會剩下股東增資與借款,如此一來,如果營業淨利有任何風吹草動,必將影響台積電的資本投資及研發投資;其次,真正的收購者是出錢的財團,收購假使成功,公司主權也在財團手上,當時台積電在公開上市的環境下,大有可為,如果做「管理層收購」反而綁手綁腳。

張忠謀指出,事後看來,當時「不做管理層收購」的決定絕對是對的,2、3年後看到市場成長的機會,台積電迅速增加資本投資幾乎3倍,不僅花光所有自有現金,還要舉債,當然相應的結果是連續多年快速的成長,假使當年做了「管理層收購」,收穫這樣的獲利與成長就是不可能的事。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自傳下冊將問世 張忠謀:寫書過程中重新又活了一遍
國科會主委:台積2奈米量產後 可討論是否赴友好國家投資
台積電續在台擴廠 國科會主委:已預留未來發展用地

看更多相關新聞
台積電2奈米最快2028年赴美?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差不多
台灣沒有偷走晶片業!美媒要川普別搞錯:台積電是自己人
「管理層收購」居然也發生在台積電頭上!張忠謀親曝高盛合夥人宋學仁找上門
台積電發「限制員工新股」後為何股利會變低?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是什麼?為什麼會影響企業配息?跟一般員工認股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