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嚴寒老人」擊落「聖誕老人」—中國民間抵制聖誕的來龍去脈
【引言】中國大陸近年來不斷興起抵制聖誕的行動。這不僅是「文化自信」國策的社會產物,也與北方鄰國俄羅斯的方法論影響密切關聯。俄羅斯傳說中的嚴寒老人,是為大家慶祝東正教聖誕和新年的。不過2024的歐美聖誕節,俄羅斯年輕人製作了笑話影片:在嚴寒老人「不許外來者出現在我們天空」的要求下,俄羅斯防空軍用飛彈擊落了飛臨莫斯科上空的聖誕老人,然後展開一系列搞笑而發人深省的審訊對白。視頻製作者來自俄羅斯,他顯然是想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俄羅斯當前的社會風貌:西方文化被抵制、俄羅斯國粹日漸成為主流。然而,俄羅斯國粹的價值觀不僅在俄國國內佔據了統治地位,它的方法論也影響了全球,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大陸。
俄版文化自信 「嚴寒老人」擊敗「聖誕老人」
在俄羅斯文化和傳統中,「嚴寒老人」(Дед Мороз)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他和孫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會在新年到來時,為俄羅斯小朋友送上禮物。作為俄羅斯的聖誕老人,他乘坐的是馬車,而不是馴鹿拉的雪橇;他慶祝的是每年1月7日的東正教聖誕節,而不是西歐12月25日聖誕節;他穿著的服飾主要是白色,但也有其他顏色。總之,「嚴寒老人」是俄羅斯文化與信仰的重要傳統和符號,也是小朋友們歡樂的象徵。
在蘇聯時代,革命者們一開始覺得聖誕節是有神論,要廢除,嚴寒老人和雪姑娘消失了,很多人以為這對祖孫被送進了古拉格群眾,接受改造。但擋不住小朋友們尋求歡樂的需要,於是列寧當起了「嚴寒老人」的職責。許多蘇聯聖誕新年海報上,革命導師列寧和小朋友們一起佈置聖誕樹——當然,改朝換代了,聖誕樹的樣衣也要變一變,聖誕樹頂部的伯利恆之星,一律換上了紅色五星。從1930年代開始,東正教神學院畢業的史達林,恢復了聖誕節,嚴寒老人和雪姑娘恢復了自由,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不僅如此,嚴寒老人更擔負起了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的重責大任。二戰時期,嚴寒老人手持衝鋒槍嚇退德國軍隊的海報,大大激勵了民心士氣。二戰後,面對美帝國主義的野心,嚴寒老人坐著火箭漫遊太空,著實讓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苦苦掙扎的資本主義國家害怕了一把。
蘇聯解體後,很多俄羅斯人開始將嚴寒老人和歐美的聖誕老人等同,甚至覺得他們就是同一個人。雖然嚴寒老人不爬煙囪,但俄羅斯小朋友看到禮物,那種快樂的心情和西歐小朋友是一樣的。不過這樣的模糊立場,是不能夠被接受的。隨著俄羅斯越來越強調對抗民族歷史虛無主義,強調愛國主義,嚴寒老人是不是聖誕老人,成為了一個路線問題、立場問題、是非問題。因而在2024年,嚴寒老人終於下令,用飛彈擊落進入俄羅斯領空的聖誕老人,並昭告天下:這是我的地盤。很多看過這則短片的中國人說,這妥妥的俄版文化自信。
中國大陸的情況更複雜。1949年後,聖誕節銷聲匿跡。直到1979年改革開放,還是由在華外國人引領,聖誕節成為一種中國大城市的節日,後來更與西方的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一道,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的四大西方當代節日。俄羅斯是東正教國家,但中國不是。所以,洋節在中國成為了商業消費節日,後來又成為單純的「的不放假快樂節」。與俄羅斯一樣,中國大陸對聖誕節的態度轉變,大概從2013年左右開始,中國在外交上與日本、美國、歐洲諸國的關係開始日漸緊張,中國經濟也開始在去庫存、去產能的背景下經歷艱難轉軌。在民間,漢服開始流行,「不過洋節」從部分人的私下觀感,藉助社會氛圍,轉變為公開的社會呼籲,並得到了諸多地方政府的呼應。部分民間企業更是將禁止過聖誕作為企業規則的一部分。中國大陸抵制聖誕,開始邁向高潮。
嚴寒老人與雪姑娘。(作者提供)
反對虛無主義 塑造統一的歷史觀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教育、文化、思想、學術領域日漸強調「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確立民族自豪感與共產革命歷史的正當性。特別是在大中小學教育領域,統一的歷史科教材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與革命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但其實俄羅斯早年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工程。
2007年,俄羅斯總統蒲亭在接見俄羅斯人文與社會科學教師代表時,第一次提出要編纂全俄羅斯統一的歷史教科書。初期,這遭到了反對,因為大家對蘇聯時代的思想控制記憶猶新。但隨著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惡化,反對聲音逐漸消失,到了2013年,俄羅斯歷史協會通過了《俄羅斯歷史統一教科書新教學法總體構架》,並在2015年實施新的統一教科書。在今日俄羅斯,但凡是醜化蘇聯軍隊二戰歷史、貶損俄羅斯文化與榮譽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追究。
蒲亭的新而統一的歷史教科書,有兩個特色,一個特色是融合。一個特色是強調俄羅斯主體性的愛國主義。融合方面,鑒於俄羅斯歷經帝俄、蘇聯、新俄羅斯等不同時代,歷史教科書教導學生要尊重每一個不同時期,看到每一個時期的成就和自豪感。這讓俄羅斯的左右中同時滿足。而在俄羅斯主體性的愛國主義方面,強調了保守主義價值,認為俄羅斯的主權、歷史傳統和愛國主義,是俄羅斯實行民主制度的前提。不僅如此,新的歷史教科書,將蘇聯和俄羅斯描繪為歐洲和人類文明的拯救者。
先有傳統、先有國家、先有民族自豪感,然後才有民主和個人價值,這就是俄羅斯目前當權派實行的歷史觀教育路線,在中國社會也有強烈呼應。在這種路線下,西歐有教堂、有上帝,俄羅斯也有;中國則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歐有繪畫、音樂、芭蕾舞,俄羅斯也有,而且大師輩出;中國則有古典舞蹈。俄羅斯人被灌輸了崇高的歷史榮譽感和國族身分自豪感。這也讓俄羅斯知識分子對現存社會的批判力度,越來越弱。而在中國大陸,對公知則從2005年時期的正面詞彙,變成了一個近乎粗口的負面詞。
俄羅斯方法論 深刻影響當代中國
過去一百多年來,「以俄為師」似乎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大循環。曾經保守沙俄、蘇聯蹂躪的東歐諸國,居然如今也出現大批親俄的民眾、政黨、政客。俄國侵略中國領土最多,但與俄結盟似乎始終是部分中國精英的選擇。
這其實一點也不意外。思想史有本體價值觀和方法論兩個面向。誕生了無數優秀科學家、藝術家的俄羅斯,其數百年的思想史,對周邊國家和東歐具有極大影響力。在20世紀以前,世界警察、歐洲憲兵並不是美國,而是俄國。因為俄國在19世紀的歐洲諸國眼中,沒有經歷過太強烈的革命動蕩,是基督教文明的捍衛者。
在東歐諸國的歷史語境下,1989年民主革命之後,由東歐共產黨演化的左派,和民主派演化的右派,都是自由派,都是憲政建制的參與者和守護者。他們在加入歐盟、北約、擁護全球化方面,並沒有太大分別。然而,經濟停滯、全球化帶來的難民、治安、社會道德滑坡等諸多問題,讓東歐集團內部的傳統左右陣營重新洗牌。左派與右派的格局,開始向自由派VS保守派的架構演變。東歐的自由派,既有傳統的左派,也有1989年的部分右派。而保守派,則是主張反移民、強化國族身分認同的民粹派。波蘭、匈牙利、捷克,都追隨俄羅斯的民粹保守化,自由派則是苦苦抗爭。斯洛伐克打出了退出歐盟和北約的第一槍。
越是右翼的、民粹的、保守的、國粹的政黨或國家,越是具有親俄傾向。因為極右翼的、民粹的、保守的、國粹的政治哲學,不相信自由主義價值,而是相信實力原則和叢林法則,認為孤立主義是理所當然,認為烏克蘭就應該割讓領土、充當俄羅斯與西歐的緩衝地帶。
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僅是指族群和血緣意義,也是指文化認同意義。滿清非漢人王朝,但遵循孔孟,康乾盛世照樣讓當今中國人自豪。徐光啟、黃遵憲、胡適等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因為信奉基督宗教,或信奉自由主義,照樣被排除在中國思想史的書寫之外。最近,更是有海外歐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回國後,不能再參與公務員選調考核的規定出現。俄羅斯的思想方法論,甚至是社會治理美學,對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來說,最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種文化保守、思想保守防線的建構方法。在這個防線之內,文化保守主義者可以鞏固既得利益和優勢資源;可以繼續壟斷中國思想與文化文明的話語;也可以獲得自己文化價值觀的安全感。
但誠如很多反對抵制聖誕的中國人在2024提出的一個命題:文化、文明從來不是因而被入侵而消失的;文化、文明從來都是因為不合時宜、違背人性而消失。2024年的中國聖誕節,冷清了很多,跨年也少了很多。這是文化保守主義者希望看到的嗎?絕不,因為文化保守派很清楚,冷清的聖誕、冷漠的跨年,是經濟走低造成的,而這恰恰又是文化保守派無法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作者》徐全 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新聞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