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骨頭像「上萬螞蟻在爬」 醫:異位性皮膚炎近4成反覆發作難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皮膚到骨頭像有上萬隻螞蟻在爬!26歲的賴同學是法律研究所高材生,出生後一直受到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症狀最嚴重時,全身多達9成的皮膚發紅,劇癢難耐又持續脫屑,拚命用手抓也無法減緩。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台灣10歲以上患者當中,有接近4成的人病情易反覆發作,醫學會就發布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幫助病人更加瞭解自己的治療方式。

台灣皮膚科醫學理事長、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趙曉秋表示,全台約有3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10歲以上患者中有38%病情易反覆發作。傳統藥物治療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部分病人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治療意願不高,常拖到急性惡化才就醫,稍有好轉又停止正規醫療,造成病情反覆。

以賴同學為例,陸續使用傳統抗組織胺與口服類固醇都無法有效控制,一度改用免疫調節劑,卻因為肝指數上升而停藥,直到接受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癢感才獲得改善、消失,持續治療兩年後,皮膚病灶已經去除。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屏障異常」和「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疾病,過去20年來傳統治療對中重度患者效果有限,僅能改善3至4成的皮膚症狀。

黃毓惠指出,部分病人每天奇癢難耐,陷入「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就算只有10%的皮膚出現症狀,癢感也讓患者難以忍受。許多中重度患者都因為皮膚脫屑、傷口流血而體無完膚、失眠焦慮,更常受到周圍他人的異樣眼光,生理與心理壓力都相當龐大。

正因為國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大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強調,特別是正值青春期的患者,越早接受正規精準治療,越有益於成長發育,避免引起長期身心壓力,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黃毓惠表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相當複雜,尤其亞洲人種有多種免疫細胞與細胞激素參與其中,目前已有進階的口服免疫調節劑可以穩定控制病程;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則從發炎激素分泌的源頭進行抑制,多管齊下達到精準阻斷多重發炎反應,可有效改善惱人的皮膚病灶及搔癢症狀,後者也已新納入健保給付,對患者是新福音。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目標是減少搔癢、減少紅腫與苔蘚化症狀,持續穩定控制疾病,改善生活品質。為了讓病友更瞭解治療、積極參與決策,以獲得最好疾病控制,醫學會也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推出「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幫助病人瞭解不同治療的療效、可能副作用,用藥方式與頻率,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以提升治療順從性與滿意度。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三個月「經期血流不止」卻檢查無異 她靠子宮頸抹片才揪出癌!

心律不整急救藥恐缺藥3個月! 食藥署:「多家已點頭」願專案進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助長者預防延緩失能 國健署推六力評估服
越吃越瘦!營養師曝「擇食1法則」飯要最後吃:8分飽就要停
找到失眠元凶 調控「甲基化」是關鍵 多吃這些食物就能有效改善
過馬路走輸小綠人!50歲前後女性小心「心臟癌症」
按摩完肚子悶痛!他憂骨折急衝醫院 檢查竟罹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