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蘇臺青年藝術家大運河城市采風行交流展 臺北展開幕

「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第七屆蘇臺青年藝術家大運河城市采風行交流展臺北展隆重開幕,參與者齊聚舞臺前合影留念。
「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第七屆蘇臺青年藝術家大運河城市采風行交流展臺北展隆重開幕,參與者齊聚舞臺前合影留念。

▲「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第七屆蘇臺青年藝術家大運河城市采風行交流展臺北展隆重開幕,參與者齊聚舞臺前合影留念。

「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第七屆蘇台青年藝術家大運河城市采風行交流展(臺北展)昨(十四)日上午於臺北市中正區隆重開幕,近百位兩岸藝術家、學者及文化界人士與獲獎者出席典禮。張真彥獲優秀論文獎一等獎。陳宗煜、卓相妘獲美術作品獎一等獎。本次活動由江蘇中華文化學院、中國美術協會、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碩博校友會、台灣藝術學會、臺灣港澳台美協聯合主辦。

開幕式在播放采風紀錄影片中拉開序幕,影片展示了蘇台青年藝術家們沿著大運河采風創作的歷程,展現了古運河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藝術融合的獨特魅力。隨後,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李沃源、台灣北岸藝術學會前理事長劉鳳儀、臺灣藝術大學教授陳正治、臺灣港澳台美協榮譽主席陳鎮湘、顧問蔡登輝、亞太影后胡錦、紫蓮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李溪泉、復興崗基金會董事長李天鐸、台灣非營利事業聯合會榮譽總會長張連興等分別致辭並受邀為頒獎嘉賓,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張祐禎作為台灣畫家代表發言,分享了他們對文化傳承和藝術創新的見解。

李沃源表示,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蘇台藝術家的創作不僅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深邃美感,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

劉鳳儀強調,兩岸青年在藝術上的合作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延續,也是未來共同繁榮的契機。

陳正治代表台灣藝術大學教授李宗仁致辭:他認為,藝術交流是促進彼此理解與友誼的最佳途徑。

頒獎環節中,主辦方表彰在論文與美術創作中取得傑出成績的藝術家與學者。此次頒獎名單如下:

優秀論文獎:

一等獎:張真彥

二等獎:張簡可筠

三等獎:陳宗煜

美術作品獎:

一等獎:陳宗煜、卓相妘

二等獎:方識豪、呂宗憲、楊融、陳柏屹、張真彥、張簡可筠、鐘麗香

三等獎:姚采穎、黃郁婷、蘇曼婷、王寅懿、呂瑞香、符貞蓉、游梅琳、黃昱禎、黃龍英、龍晨雨

美術作品優秀獎:

傅冠雄、楊筱千、葉錦蓉、陳佩晴、王玄雅、王怡文、王羿忻、白翠蓉、邱雪玉、春羽軒、張明慧、彭良儀、溫玉琴、廖維娟、趙芷葳、劉永美、鄭成于、鄭佩玉、謝佳勳、羅筱娟

臺北展活動持續三天,活動亮點除展出兩岸藝術家與優秀學生參展作品外,還舉辦講座與文化交流,開幕當天下午專題講座由國際名模姚采穎、臺灣藝術大學教授張祐禎以及知名畫家陳能梨分別主講。他們從不同角度探討藝術創作的靈感與實踐,啟發了與會者對藝術與文化傳承的更深層次思考。藝術大師張炳煌、沈禎、黃慶源、李沃源、蕭進發、潘蓬彬將分別在十五、十六兩日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