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變以來 聯合國:緬甸鴉片生產首次下降
聯合國今天(12日)表示,緬甸鴉片產量自2021年軍事政變以來首次下降,但是緬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
分析人士說,罌粟(Poppy)在緬甸偏遠邊境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廣為栽種,少數民族武裝團體和犯罪組織將罌粟提煉成海洛因,而緬甸執法部門對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非法貿易卻視而不見。
自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於去年打擊罌粟種植後,緬甸就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收穫1,080噸鴉片,是阿富汗前政府當時的2倍多。
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的數據,2024年緬甸生產995噸鴉片。
UNODC研究官員沈仁植(Inshik Sim)在曼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傳統罌粟種植區收成減少和衝突升級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緬甸撣邦約生產全國約80%的罌粟,但是撣邦東部部分地區今年捲入戰鬥,根據「2024年緬甸鴉片調查」指出,這場戰鬥迫使許多種植罌粟的農民放棄他們的田地。
除了戰鬥,鴉片向偏遠地區流動的限制和極端季風季節也被認為是造成鴉片產量下降的其他可能因素。
報告還發現,區域內海洛因市場供應過剩,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可能減少了鴉片類藥物的出口需求並導致價格下跌。
但是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表示,今年罌粟的收成仍然是緬甸過去20年來第二大,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自2021年政變以來,緬甸經濟陷入困境,世界銀行(World Bank)本週預測緬甸截至2025年3月的財政年度將萎縮1%。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東南亞和太平洋區域代表卡林普爾(Masood Karimpour)表示,隨著供應鏈的調整和種植方法的改進,罌粟種植進一步擴張的風險很高。
軍政府內政部長6月對官方媒體表示,緬甸當局在遏制罌粟種植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聯合國表示,緬甸政變引發全國各地的社會和經濟動盪以及武裝衝突,並導致超過300萬人流離失所。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第2支緬甸反抗軍表態 願在中國斡旋下與軍政府和談
中國居中斡旋 部分緬甸叛軍宣布願與軍政府談判
戰火遇大洪水 緬甸340萬人流離失所者、近40%是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