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海有你 看見美麗背後的哀愁
台灣海岸線,正面臨海廢威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塑膠類占比高達87.4%。有一位非營利組織志工廖建翊,7年來揹著相機,徒步環台海岸4圈,就親眼目睹垃圾堆積、環境改變的狀況,呼籲民眾要打從心底,保有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從源頭減少垃圾,珍惜土地。
「2019年的時候,這(google地圖照片)也是,我們團隊拍攝的部分。」
幫google地圖留下資料,多年後重返海岸線,狀況如何?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廖建翊:「北海岸這邊的特產 肥料盒 萬里蟹,他(漁民)捕螃蟹,他就是用這個這個餌料盒,第二代(漁業浮球)就像這種材質,它比較脆 比較薄。」
廖建翊,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環境講師,2018年開始,徒步揹著22公斤google相機,環台拍攝海岸線;時隔多年,協會繼續邀請他海岸行腳。
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莊育偉:「垃圾一大堆,或者是有汙水在那邊流入,那個衝擊是大的。」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廖建翊:「在海邊走個一公里兩公里左右,你才能真的看到,我們台灣真實的海岸。」
他7年環台海岸4圈,見證塑膠垃圾,鋪天蓋地。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廖建翊:「大概85%以上到90%,都是所謂的塑膠垃圾, 它慢慢時間久了,它只會脆化 它不會分解,它脆化之後 它裂解,就成了塑膠碎片,甚至到塑膠微粒的部分 。」
台灣西部海岸,先天特質,加上後天人為,讓垃圾特別容易聚集。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廖建翊:「我們大條河川的出海口,都在西部平原,我們生活也都在這邊,所以在開發上面,就比較嚴重,再加上台灣海峽的洋流,就會有非常多的海漂垃圾 。」
「那個消波塊,其實都還滿大的,所以要去穿越這個部分,可能要特別小心。」
堅持穿越障礙物,是因為累積不同年份影像,才能夠眼見為憑,比對出環境,正逐年改變。
「這個是2018年我們去拍攝街景,呈現的樣子,你可以看到這一整片都還有沙灘, 可是在這一塊 我們在2022年,一樣在同樣的地方,花蓮這個地方(磯崎海岸)去拍攝,你看這個所謂的沙,都已經被沖刷掉。」
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莊育偉:「可能是上游端它一些攔砂壩,或是一些建設,有些港口的興建,多了一個堤在那邊,可能這邊堆積,這邊開始被淘空。」
民間組織做環境監測,發現危機 接連浮現。海洋廢棄物成分,塑膠類占比高達87.4%;全台9大美麗海岸人工化、不當遊憩行為、能源轉型政策的威脅。
荒野保護協會志工 廖建翊:「我覺得每一個人,心裡都要有一個,對於大自然的敬畏,跟愛護的心態。」
全台1200公里海岸線,藏著美麗與哀愁,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降低環境破壞,是大海的一線生機,也是永續的契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環保勇士PK賽" 環保防災數位教學
重啟人生!更生人力爭上游 紀錄片引回響